東京萬花筒 I

Digital image

(江戶博物館篇)

投宿的旅館在兩國,旁邊即是相撲國技館和江戶博物館,第三天我前往這次旅程裡唯一付費進去觀賞的江戶博物館,其中特別展示是兵馬俑,一般展示區內有美空雲雀的展示,特別展示要一千多日幣,沒事來日本看兵馬俑也太奇怪了,所以當然選擇較便宜的一般展示。 

看著從江戶時代到近代的東京變化,如之前所言,江戶的城市規模比起京都真的小很多,但是看到近代的東京,便覺得熟悉,因為和台灣早期的發展非常相像,正確而言應是有日本的現代化,我們才會現代化。

Digital image

 走進美空雲雀展示會場,想想一位明星居然可以讓博物館幫她開展示會,對我而言真是不可思議。美空雲雀的名號,我想在台灣沒有老人不知道的,許多的日本歌或是後來改編成的台語歌,原唱者都是美空雲雀。會場多是歐吉桑和歐巴桑,和他們一起看著美空雲雀以前拍的蚊香廣告,讓我覺得有趣,原來蚊香也需要廣告啊。仔細看的美空雲雀的年表,五十初頭歲即逝世的美空雲雀和明治天皇同時於平成一年逝世,想必日本人失去了這兩位精神領袖,那一年應是特別難受吧。

展示場外的美空雲雀紀念品,有一位婆婆說他買了美空雲雀的紀念T卹,感覺真不好意思呢。這些都是屬於他們共同的時代回憶,沒有人會取笑他們的,因為他們的青春時代裡也是有過流行文化,並非只有我們這時候才有流行文化這種東西。流行,沒有什麼不好,因為它畢竟和我們的成長過程與往後的回憶緊緊牽連在一起。

Digital image

(日本人真愛檢定,我看過很多奇奇怪怪的檢定,這是新的怪檢定─江戶文化檢定)

(秋葉原篇)

第一天到東京時已是傍晚,無法前往較遠的地方,便去了只有兩站距離的秋葉原。電器街秋葉原原本就很有名,加上《電車男》的加持,所延伸出來的「御宅族」(Otaku)已經變成世界用語,連歐美也了解所謂的Otaku的意思,Otaku力量所向披靡全世界。

去年看過電影《電車男》,加上今年年初的日劇《電車男》,讓我有秋葉原似乎很廣大的錯覺,結果秋葉原卻讓我失望了,比我想像中的小得多了,但是店家的東西倒是很可觀。

到達的東京的日子是星期日,下午的秋葉原應會有很多活動,許多Cosplay愛好者應會全體出籠,可惜我去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人群已經退潮。下了秋葉原站,馬上看見大量的秋葉肥男和秋葉乾男,真是極端。整條街特價的3G手機,真讓我想買一台回台灣,但是聽說很多機型台灣已經無法破解,也只好放棄。

在五光十色的大型招牌下,要在秋葉原看見一個人行走的女性是有點困難的事,我停下來看一位挑戰太鼓8代的男生,在眾人目光群圍之中,展現他的技能。這種技能是一般大人所無法理解的,很多正常大人看到他們出乎神技的打電動技巧,永續地對抗電腦無敵的級數,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技能到底有什麼好處」的質疑。與其懷疑「無用技能」,不如可以將它想成是「個人休閒特技」,他會這種特技,我可不一定會有。

和人群一起站著看太鼓男挑戰了兩首七顆星難度的歌曲,突然想起老師曾經說過,他覺得日本很會製造劇場效果,此時深感認同。

這個國家的人,隨時為自己準備一個舞台;在寺廟旁賣鯛魚燒的老伯在自己的攤子上圍起一個透明塑膠幕,表情認真的轉動著每一個雕魚燒烤盤,章魚燒攤販也是。他們認真地在顧客面前表演,所以顧客也不會輕視他們的表演,隨時給予掌聲。

在秋葉原,Otaku和Cosplay的這些人,潛伏在日常生活中,等到假日到秋葉原來一展技能;Otaku馬上變成電動達人,享受眾人崇拜的眼光;Cosplay變成電漫裡的虛構人物,展現平時被隱藏的自我性格;在這裡,沒有人會說他們神經有問題,不懂得適時釋放壓力的我們,或許才是有問題的人。

在原宿街頭,蘿莉派和視覺系的愛好者,假日拖著大行李箱,將人行道當成他們的伸展台,盡情地改變服飾裝扮,讓原宿成為聞名世界的攝影地點,因為這些人太有趣了,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日本的這些次文化消費能力幾乎可以稱上世界第一,力量極為強大,甚至影響全世界。

晚餐選上一間速食店吃漢堡,我的確是異類,裡面沒有一位穿著正常的女生獨自吃漢堡,我是唯一的。店裡坐滿剛去血拼完的年輕人,在另外一旁的點餐隊伍上出現黑白蘿莉一人,我真想和她一樣,這樣或許在秋葉原我就不會顯得如此突兀,生活應該也會充滿趣味吧。當然比起《下妻物語》裡深田恭子的粉紅蘿莉,我想黑白蘿莉可能會比較適合我一些。

在吧台坐著啃漢堡的同時,後來一位Otaku小男生端著餐點坐在我左手邊,我前後望了一下,還有其他位置,他為何要坐在我這邊,不禁讓我不自在了起來。後來,我心裡和他比賽看誰吃得最慢,看誰先離座。看來我失敗了,因為他後來去點了第二次的餐,我只好先離座,離開晚上人群散去的秋葉原。

沒有活動和人群的秋葉原有點無趣,不過在這個無時無刻都有個人劇場上演的城市裡,秋葉原也讓我看了好幾齣奇妙的表演。誰說看表演一定要進表演廳,光是東京我可能每天都會忙於看劇場表演呢!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