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才說到曾經當過「冒牌老師」而已,這週要提出上半年的電影記錄,其實還真的想開一堂通識課,名稱叫做「日本風月歷史講座」。因為在這上半年的電影清單中,我發現了一些從未有過的現象,那就是我看了好幾部描述「風花雪月」的日本電影(包含單元連續劇)。要上這堂課的同學需自備下列書籍:
主教材:《極樂惡所—日本社會的風月演化》沖浦和光著,麥田出版,2008。
副教材:《江戶日本》茂呂美耶,遠流出版,2003。
《藝妓回憶錄》亞瑟高登著,希代書版,2001。
課程大綱:
一、藝妓篇:電影《舞妓哈哈哈》+單元連續劇〈花之戰爭〉(未在台播出)
二、花魁篇:電影《惡女花魁》+單元連續劇〈吉原炎上〉(未在台播出)
三、歌舞伎篇:電影《大奧》+單元連續劇〈雪之丞變化〉
以上電影台灣皆有上映,但單元劇因為可能比較冷門,且都只有一集,所以要在台灣播出的機會可能很渺茫,但很有可能出版DVD也說不定。在此先大約描述每一齣的劇情,不想知道劇情的人可以直接跳過下段文字,直接到最後面。
《舞妓哈哈哈》這部電影可說是我在上半年最最推薦的電影,不僅結合了日本現代人對於京都傳統的癡迷和秋葉原式的宅男風格,將難懂的藝妓入門誇張爆笑地渲染整部電影。主角阿部貞夫對京都藝妓從小迷戀,宅到可以說是藝妓的護衛軍,後來有人在他的藝妓部落格裡嘲笑他沒真正和藝妓玩樂過,後來引起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追逐藝妓大作戰。
單元連續劇〈花之戰爭〉是去年日本富士電視台報名參加日本政府文化廳藝術展的參展作品。實際上這齣單元劇和《藝妓回憶錄》可說是淵源相當深。〈花之戰爭〉的作者其實就是日本最有名的引退藝妓岩崎峰子(現名為岩崎究香),而《藝妓回憶錄》的美國作家亞瑟高登就是以岩崎峰子的形象為主角所撰寫的傳記型小說。在1997年出版當時還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因為岩崎峰子覺得作者不尊重她。後來她2002年自己出版了《Geisha, a life》(藝者的一生)一書,是否為了要和亞瑟高登一較高下就很難得知了。當然她現在也為藝妓持續寫作相關著作,並當起日本畫修復師,無論在藝術界或表演界,她對藝妓文化推廣的確是功不可沒(岩崎峰子的個人網站)。
講了那麼多,都還沒進入〈花之戰爭〉的劇情,因為女主角的名字也是峰子,所以多多少少會猜想這是否又是作者岩崎峰子的個人經驗。不過,其實也不用多說,大致上也脫離不了從小被賣掉、女人之間的鬥爭、為感情發狂之類的劇情,但是唯一比較不同的在於此劇的設定在19世紀,已經漸漸步入現代化的近代日本時期。
飾演主角峰子的井上真央雖然心怡客人仲村徹,但她知道她是一個只能活在祉園的藝妓,且怕仲村徹只是臨時迷戀一場,所以要他連續三年每天都要光顧茶屋來找她,但是不能有任何肌膚之親。這對男人來說可是大折磨一場,所以後來兩人協調好,第一年見面的每一天,男主角只能以一根手指頭碰她,第二年兩根,第三年三根;等到第三年過後,他就要娶峰子回家。結果是峰子違背自己的心和背叛了等她許久的男人,三年後她仍選擇留在祉園。她不像其他劇情的女主角都會來一場發狂的逃跑事件,雖然也有過一小段鬧脾氣的時候,但她仍選擇了藝妓的這個身份。人生不一定都要跟隨著男人走,他也有能力肯定自己的選擇;某個層面來說,也許是已經進入了近代,所以峰子的思想作為也比起其他來得前衛,所以我給予此劇相當高的評價在於此點。
《惡女花魁》說實在打從在日本上映時我就超想看的,因為對於蜷川實花的藝術設計著迷不已,但是實際看完卻令我有點失落。劇情一樣來一套被賣去當妓女、被欺負、女人鬥爭和客人之間的感情糾葛之類的劇情,但為了要強調惡女的形象,反而使劇情沒有特色,藝術布景與攝影甚至超越了電影基本該感動人的劇情。女主角土屋安娜的霸氣形象選得好,演技卻無法融入花魁的角色,比起她在《下妻物語》的表現真是差強人意。令人眼花撩亂之後,留下的只有空虛一場,還是說這就是導演的本意?!所以本人推崇的還是電影的藝術設計啊!
單元連續劇〈吉原炎上〉的陣仗當然無法與《惡女花魁》相比,唯一可以說的也只有在劇情的部分差異點上。別看網頁做的煞是一回事,但其實實際看來並沒這麼華麗。女主角叫觀月亞理沙演也有點奇怪,不是我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基本上古早日本女人叫一個這麼高的演員來演,感覺已經很吃虧了,還得演陪笑賣身的花魁,真的很難說服觀眾。不過此劇在一開始就說明了吉原的歷史,可以讓人看了不會一頭霧水,至少還可以長點知識。年代設定在1800年後期,前面一開始還說明是1600年初期吉原遊廓因大火移到新吉原之後。
比起《惡女花魁》略有不同的在於女主角後來遇上了一個「怪客人」,每次點她都只是要畫她的人像,其他什麼也不做。後來,這位客人提出了要幫她贖身,女主角雖然很高興,可是因為她不想再被用金錢「被買」一次,所以決定要以自己的力量走出吉原,而這位客人在羞愧地逃走之後也決心要等她。新吉原後來又一次大火而全滅,之後再也沒有類似吉原遊廓的紅燈區,女主角也直奔她的真愛,完美收場。其實我覺得這仍與時代有關係,因為1800末期,其實日本已經在進行維新,整體的現代化也已經開始,或許女主角最後的表現也可以說是當時日本女性難得的自主表現。話說回來,整齣劇最扣人心弦的就在最後10分鐘,其他的兩小時說實在看得有點不耐。
電影《大奧》我忘記有沒有在台灣上映,但是日劇版的《大奧》台灣各大賣場都可以買得到。大奧是幕府時代中類似皇宮裡的後宮,全部是女人,所以同樣是一齣鬥爭不斷的戲。為什麼《大奧》會將歌舞伎放在一起討論,這是因為劇情中有一群小人想利用名歌舞伎演員色計主角仲間由紀惠,雖然可以說是計謀成功,但這演員也因為真心喜歡上主角,在一夜情之後被幕府官員抓到把柄,馬上被賜死。一生被封鎖在大奧的主角,即使此情短暫但也不後悔曾經愛過。此劇中可以看到不同女人對愛情的癡狂,看完讓人不由得感到一股心酸。
在看到這麼多齣以女主角為電影主軸的戲劇之後,現在要介紹的是由美男子滝澤秀明所主演的單元劇〈雪之丞變化〉。〈雪之丞變化〉一開始是1934~35年間由三上於菟吉所連載的小說,後來改編成戲劇,後來經常被歌舞伎和寶塚歌劇團拿來演出舞台劇。〈雪之丞變化〉的主角雪之丞是個美貌與演技兼備的歌舞伎演員,為了報父仇,所以在劇團中默默地接近仇家,為的就是可以一報父仇。後來和義賊暗太郎搭上了,也和仇家女兒扯上了男女關係,原本接近大小姐就是要報仇,但卻沒想到卻將大小姐逼瘋,進而自殺。仇是報成了,但也賠上了暗太郎的命。是一齣感人卻悲哀的劇,也因此才會在舞台劇上變成經典吧。
看了那麼多劇情介紹,我想大家也累了,因為畢竟網路上的文章大家只能忍受2000字左右,所以下次開課再繼續囉~再會啦!(下次要點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