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為天海祐希主演的日劇「熟女真命苦」(日文原劇名為Around40)而在日本引起一陣Around40啦、Around30啦、Around20之類的熱潮,意思是指40、30、20歲前後的世代。
日本人真的很愛為年齡、世代劃分界線,從10年前的「30拉警報」開始,到全世界女性都晚婚的現在,日本也只好認清事實,服務晚婚的女性,提供了「熟女真命苦」,以讓大眾更瞭解現今社會現況。相較之下,台灣的分齡界線模糊不清。
好啦,那U—29又是什麼?
U—29指的就是under 29,29歲以下的世代,也就是20幾歲的年輕人這一代(有沒有暈倒的感覺)。
2009年4月20日的日本經濟新聞上看到專欄「日本gene」中的U—29消費行為特集,覺得相當有趣。看著醫生給的藥袋上總會殘忍地寫著29歲又?個月,總感覺有種小小淒涼在心頭圍繞,發現了原來有人也會注意到我們這個年紀的族群,雖然是在討論日本U—29,卻也不禁感激了起來。
日本社會稱最近的年輕人為「草食性動物」,因為過於溫馴,缺少戰鬥力。原本應該是對愛情相當憧憬的年紀,經市調發現,多數年輕人表示「和異性交往很麻煩」、「很花錢」、「削減了個人發展興趣的時間」等等,大大影響了戀愛消費市場。
戀愛消費市場不是只有我們能想得到的禮物、花束、餐廳、遊樂場所等,這專欄還多了購車傾向、流行服飾市場、約會地點的變遷等調查。
有可能因為20多歲的年輕人出了社會之後,一直都處於經濟尚稱不上良好的情況,所以對於要花相當多精神與金錢經營的兩性關係,態度趨向於保守。薪水花在自己身上已經相當拮据了,更何況還得支出和交往對象用餐、約會的費用;每天在公司花大把精神處理工作,回到家之後多數年輕人只想回歸自我本身,不想再多說話(宅現象之一?)。
以前為了要載女朋友一起出去兜風,會咬緊牙根(或跟父母拗)買下人生的第一輛車,所以日本車廠甚至還會推出專攻年輕族群市場的「約會車」。
但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不要說買不起,連想要去郊外的動勁都沒有。市調發現,現今男女最常約會的地方是購物中心(可以吹冷氣、喝便宜的飲料)、對方或自己的房間、餐廳。10、20年前的約會型態多以遊樂園、主題樂園、公園、郊外為主,現在則都是室內移動了。
像「大河拜金女」一般,約會時要穿名牌服飾的時代也過去了。以前,為了約會總是費盡心思,07年起,年輕族群則都是成了平價休閒服飾UNIQULO的信眾,調查顯示現在的約會大家都是穿平常的服裝,不會特別為約會買衣服。
以前約會總是認為要在高價的餐廳,然後去遊車河之類的,現在的U—29可是相當斤斤計較,可說是合理的現實主義者。
連餐廳都不去了,乾脆在家裡自己做飯吃;因為「宅」,所以網路上的家庭約會食譜大受歡迎。
要開車去郊外,駕駛多累人;原本以歐吉桑、歐巴桑為主的一日旅遊團,現在也出現了年輕情侶的面孔,因為便宜、有趣又不用自己開車。如果真的要開車,那就去租車。
可能有人會覺得現在20幾歲的年輕人怎麼這麼沒有活力、意志消沈啊,原本消費能力最強的年輕族群,卻變得「不想買車」、「不約會」、「不海外旅遊」,連日本的商家都為此傷透腦筋。但相對的,在日本藝術、運動界、非營利事業裡,U—29大放異彩的人相當多。
雖然整體以節約為目的,家庭約會也相當沒有活力,但可以說U—29是看穿了行動的價值。U—29將為了要達到某個行動的目的,而絞盡腦汁的行為化成生活的智慧。
因為怕浪費,所以變得更珍惜物品,更懂得資源利用、回收,雖然對商業市場造成的衝擊不小,卻重新發現了日本人的本質(有點太誇張了?)。
以上都是日本社會裡的U—29,那麼台灣的U—29何時才會有人注意到?不過,等到真的有人真的開始注意的時候,我已經從U—29變成Around3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