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報紙的趣味

最近常拿公司過期的日文報紙回家看,雖然是大約瀏覽一下,但也是為了順便多練習閱讀能力。

   

公司只有三種日文報紙,日本經濟新聞、化學工業日報、日經產業新聞,沒有像蘋果那種娛樂性質重的報紙可以看。
 

好幾次看到日本經濟新聞的最後幾頁,刊載了藝術家介紹、文化導覽、小鎮風情之類與經濟無太大關係的專欄,才發現原來平常不屑一看的經濟類報紙也有相當文化的一面。

   

看了好幾個有趣的專欄後,不知道是否因為業餘編輯的職業病症關係,我開始看起專欄文案與廣告。

   

日本人的文案創作起頭有時候會讓人抓不到頭緒,但有時又會令人覺得別有一番興味,不過因為這是正經的「經濟類報紙」,所以不會出現太奇怪的文案,娛樂流行雜誌可能就會出現很多。

   

例如,一個在介紹當日電視節目大綱的專欄名稱叫做「テレビはいらいと」,正確想要表達的意思我可能不太能抓得到,但是我想它的意思應該是指「一黏上電視之後」,在正經八百的報紙上可說是相當俏皮的一角。
 

    另一種無聊中的趣味就是每大版下方三分之一的廣告欄。我發現日本經濟新聞特別愛廣告書籍,或許和本業有關。但是,特殊在於其廣告的書籍種類。在台灣的經濟類報紙上較常看到商業財經類的新書廣告,偶爾配合熱門書榜,刊登幾本小說,但日本經濟新聞上的新書廣告種類多且雜到令人想分類做研究。
 

    我列了某一天日本經濟新聞前一、二版報紙下方的廣告,讓大家笑一笑。

1.多読術    (光看這書名就覺得很想買來看)

2.思考の整理学――東大・京大で一番読まれた本    (「思考的整理學東大、京都大學最熱門書籍」。拿著名門學府來推銷頭腦運動)

3.
日本語で読むということ    (「用日文讀書這一回事」。台灣應該過兩百年都不會出現「用中文讀書這一回事」,當民眾是白癡?!)

4.
日本語で書くということ    (「用日文書寫這一回事」。這兩本書是一起出版的,只能說日本人真的很愛拿自己國家的文化作文章,國文老師應該都很希望台灣出現這種書吧,而且還必須在經濟日報上廣告才可以。)

5.
潜在意識が答えを知っている    (「潛意識知道答案」。既然日本語學出現了的話,心理學的出現也沒什麼大不了。)

6.
史上最強の人生戦略マニュアル    (「史上最強的人生攻略手冊」。很好滑稽的書名,但卻是暢銷作家的作品。)

7.
楊令伝    (愛歷史的日本人怎麼可能會缺少歷史小說呢!話說,楊令是哪位啊?)

8.
貨幣と市場の経済思想史    (既然是財經類報紙總是要有一些與報名相關的書籍,當然還是要和歷史有點掛勾才有趣。)

9.
直球勝負の会社    (「以直球定勝負的公司」,完全是不看大綱不知道要說什麼的書)

10.
働くニホン    (「勞動日本」,它主題要說什麼,是工作狂的日本人?日本的勞動市場?日本的財政經動態?)

11.
よく笑う人はなぜ健康なのか    (「比較常笑的人為什麼比較健康?」這種新書廣告就是要給那些看報紙都臭臉的日本歐吉桑看的)

12.
「理工系離れ」が経済力を奪う    (「遠離理工」將會削弱經濟力,感覺很適合給理工科老師們當教科書)

13.
にっぽん町工場遺産    (「日本的城鎮工廠遺產」,哇!好讚,好想買來看。)

14.
これが解けたら、漢字の天才    (「答得出來的話,你就是漢字天才」,哈哈!漢字偏執系列來了。)

15.これが読めたら「漢字」達人    (「會唸的話,你就是漢字達人」,近幾年台灣也很愛用達人這個詞,那麼我可以自稱「中文字達人」嗎?一定會被大家笑死吧!)

16.
人は死ぬから生きられる    (「人是死後才會活著」,生死學類別也出現了)

17.
天皇はなぜ生き残ったか    (「為什麼天皇活了下來?」這感覺很大逆不道的有趣標題)

18.
人生の軌道修正    (「修正人生軌道」,難道是要叫那些看報紙的歐吉桑不要再執著錯誤的路?!可是,死氣沈沈的上班族即使看了書也會有所改變 嗎?但至少書籍達到了它的效果——因為有人買了它。)

19.
黒沢明から聞いたこと    (「黑澤明的問題」,勵志類?藝術類?)

20.
新潮文庫20世紀の100    (「新潮文庫100本必讀名著」,台灣也常出這類的書,不知道是否有人買過,裡面都會寫些什麼呢?)

21.
仏典をよむ    (「閱讀佛典」,給真心向佛的歐吉桑?)

22.
住まいと暮らしの質問室    (「居住與生活諮詢室」,因為要改裝房屋常被騙?因為歐吉桑太愛工作而不懂生活?好像他們都有這種煩惱。)

23.
テロとユートピア    (「恐怖主義與烏托邦」,政治思想類書籍也來湊熱鬧了)

24.
崩壊する世界、繁栄する日本    (「崩壞的世界,繁榮的日本」,難道日本的繁榮是建築在世界的毀滅上?這標題很聳動,下得好!)
 

以上是我所列出來的一小部分,光是一天的報紙廣告,新書廣告我想應該也有40本,外加雜誌。

看乏味的台灣財經類新聞對我這種拋棄商科已久的人來說是特痛苦的事情,但是日本經濟新聞卻讓我發現了,原來要談指數也可以說歷史故事。哪天專欄上出現國學常識也不奇怪了。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