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這一年很偷懶,居然已經近一年未更新日劇的評比,實在是一個很懶惰的觀眾。
上回與人家討論到近年日劇的收視人口好像比韓劇的收視人口少很多,一般容易會聽到有人在討論「原來是美男」、「富翁的誕生」,但是不太會聽到討論「魚干女又怎樣」的聲音(即使「魚干女」是2010年夏季日劇中收視最高的)。
我當時回答,因為大多數的人工作回到家只想看無須動大腦的連續劇,偏偏日本這幾年來在國內收視率高的都是叫你要拼命用腦的推理劇、醫療劇、文學小說改編劇。相較之下台灣每天賞耳光、吵架的鄉土劇和言情小說般的韓劇都不要出動到腦裡任何一條神經,唯一需要的就是邊看邊罵或大哭的力氣。
就以上一季夏季日劇來說,就我所知道的13部當中,只有3部是和戀愛有關的,但只有「魚干女」收視比較好之外,其他兩部都不知道為什麼聽說被日本觀眾挑剔到快要翻桌,所以第二三四五名全是其他類型日劇。
當上一季的木村的「月下戀人」慘遭滑鐵盧(只差沒上什麼酸莓獎之類的)之後,電視台還是堅持接著播偶像愛情劇,馬上又被痛罵一頓。說實在的,他們的國民要求還真的不是普通的高(因為我覺得後來播的「虹色夏戀」很好看啊~)
究竟日劇需要動多少腦?推理劇啦懸疑劇想當然爾會讓你連有字幕都會來不及思考,但突然碰到新主題日劇時,還真的會讓人有點錯愕。
舉例來說,這個月一直停滯在看去年的大河劇「天地人」,使得所有的日劇計畫都往後延宕。在關之原大戰中為求鬆一口氣,往回跳看上一季遲遲未看的「飢餓列島~潘朵拉的盒子II」。
實際上我也沒看過第I部,所以也不清楚飢餓列島究竟是什麼樣的故事,還以為與漂流教室差不多之類的,但後來發現日劇可以發展到國際性的「飢餓」主題,果然非同凡響。
同樣是島國的台灣,許多食糧都得依靠進口,糧食自主率的數字一樣很不好看,如果說日本一點也沒有飢餓意識的話,我想台灣更不可能有了。
劇情為在全球糧食因氣候變遷而急遽減少,糧食大出口國每個都先顧自己要緊,日本政府已經是抱著頭兩邊燒。一個被大學開除、歹命的窮農學博士,此時在自己借錢建的研究所裡種出了可以拯救糧食危機「GOD CORN」神之玉米。
成長速度為一般玉米的四倍,種子一種下去,一個月後就可以收成,要拿諾貝爾綽綽有餘。但潘朵拉的盒子就這樣被打開了。
覬覦此新技術的人開始蠢蠢欲動,頻頻催促博士申請專利;已經無計可施的政府也緊追在後,準備拿這新技術當籌碼進行外交大戰。但博士的初衷完全不想拿「GOD CORN」來賺錢,他只想完成拯救飢餓中的落後國家的人民。
這種人你可以開罵他塔裡的做白日夢的學者、空有理想的白癡,但在連續劇中才可以看得到這種非現實的理想,不會覺得感動嗎?
但現實與夢想總是背道而馳,跟著來的厄運多的像螞蟻看見甜食一樣,最後博士狠下心變身為殘酷的獨裁者般,違反他最原始的初衷,進行絕地大反攻,當然厄運還是甩不掉。
一開始口口聲聲說基因改造的「GOD CORN」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可是他自己卻成了第一名白老鼠,證實了「GOD CORN」確實會對人的大腦造成影響。
拿特殊題材來當題本雖然已不是第一次,但重點是,我才看到第三、四集時,突然有一則前幾天的日本雅虎新聞呼應了劇情中博士的初衷。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是由根岸英一及鈴木章共同獲得。以前曾經是同學的兩人,共通點是都未將研究技術登記專利權。理由只有一個:「如果沒有申請專利的話,這樣我們的成果大家都可以方便使用。」
才說連續劇中才會看得到的高節操,沒想到世界上還是有學者堅持著,頓時我都想膜拜起他們了。
如果沒有一部如此讓人煩惱未來及思慮人生的劇,那麼我可能不會注意到這則新聞,然後繼續哀嘆世界道德觀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