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固定的編輯工作外,最近難得又有需要認真校稿的工作。
因為總公司的政策報告要全球化,之前僅有日文版的印刷品和網頁都將出現各分公司所在國的語言版本,繁體字的發行就落在我們公司、我們課、我頭上。
直接從日本總公司取得繁體中文翻譯稿已經是第二次。
前年的第一次簡直是進入了中文地獄,因為文章一看就知道是日本翻譯社請中國人翻的,文內摻雜許多大陸用語,句子也不是台灣人的語感。好險老少女以前曾經在國文老師的圍繞下偷學過四年,但只有十多頁的小本子,還是搞掉了我整整兩天的工作天。
這次雖然比較有心理準備面對內容更加困難的政策報告中文翻譯,但沒想到這次的困難度是差不多的,大概只是從地獄的第十二層升到第八層而已吧!
在其他同事的眼中,校稿可能相當簡單又輕鬆,因為當句子邏輯拼湊不出來時,老少女的眼神就會轉為放空狀態,但腦子裡可是一堆中文字在跑來跑去。
會日文的人可不一定會將日翻中翻譯翻得好,若給各位看過爆爛的中文翻譯,或許就能有所體會。
這次的翻譯稿可以看得出來翻譯者是台灣人,有著台灣人日翻中常會出現的翻譯錯誤,並且可以推測對方是日文系本科畢業的(且翻譯功力尚須努力)。日文文法理解的意思都正確,但是翻成中文就不是好看的文章。
簡單來說,這個翻譯者對日文大概有80分的理解程度,但中文程度65分。因為這份A3滿滿一張的65分中文翻譯,使得老少女又耗掉一下午的工作時間,而且自己可以被A3上的修改字樣撩亂到自己看不懂。
除了將直接沿用日文漢字的語詞改掉,直譯的部分也要修掉,調整需要減譯、加譯的地方,也需要將台灣人看不懂的句子邏輯重新組合。
和改國小生的作文比較起來,改翻譯稿也是會消耗掉不少髮內黑色素的。雖然老少女翻譯功力搞不好比這位翻譯者差,但當編輯的時候就可以很白目地說人家翻得欠佳。
其實我還挺喜歡校稿的,可能是因為較能從中得到一些滿足感與成就感吧!儘管每次都得重新體悟到自己中文不好。
仔細想想,要不是老少女被薰陶過四年,才知道一點點何謂文字編輯,也才能有這麼一小撮鼻屎的時刻可以囂張(雖然只會調整文字),但實際上在線上的「本番編輯」們,他們究竟是在哪裡學如何編輯的啊?不管是雜誌編輯或者是書籍編輯,難道大家真的也都是入行後才開始學的嗎?
這又不得不讓人嘆一口長氣來問:難道沒有編輯的訓練班嗎?
【同樣的PS,下一篇,讓老少女整理、分享一下日本這方面的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