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站來到了烏鎮,一個近年才剛開發的水鄉景點。聽領隊說,蘇杭的其他水鄉都大同小異,看一個之後可以不用再去別的地方看了。被她這麼一說,突然感到一陣心酸呢~
烏鎮裡頭還有不少老年人居住,只不過每天都被觀光客當成猴子在看,在庭院、屋裡被一堆觀光客拍照,不知道是何等的「迷惑」。心裡這麼想,可是我也是這樣的一個觀光客啊~真是矛盾。
旅行中最完美的句點是讓我感動萬千的西湖。
聽到過的人談論西湖,沒有一個人說不美的。它的美除了眼睛所看到的,那些古代流傳下來的愛情故事,更添加了西湖的浪漫氛圍。
中秋節的前一晚,十四夜,我們坐在西湖旁欣賞張藝謀的山水實景歌舞劇「印象西湖」。行前,導遊和領隊一直先灌輸:如果看不懂沒關係,我也是看了十幾次才懂究竟在演些什麼。其實,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印象西湖」是什麼,總之團給我們什麼就吃什麼、帶我們去哪就去哪,還以為「印象西湖」是要帶我們去坐船遊湖一圈,像去日月潭那樣。
後來,鄉巴佬才知道原來是知名大導演張藝謀的戲。BUT,直到我坐在觀眾席上後,還是不知道等一下究竟要看什麼,只是單純地被高掛在東邊、近乎滿月的月亮所灑落的月光感動地全身起雞皮疙瘩。
全場燈光呼地一暗,月光皎潔像另外一盞舞台燈,將場景先打上一層薄霧。一個穿著古代書生白袍的演員漫步在湖中,剎那間,你會以為那是只有你能看得見的靈體,但在背景炫目的燈光一股湧上後,眼前的西湖世界讓人時空跳躍回到古代似地,比任何3D電影還真實。
眼前180度全面的實景舞劇在一波波驚豔聲中呈現,大約可以看得懂劇情是一對情人被拆散的故事,就像西湖世界裡的許仙和白蛇、梁山伯與祝英台,即便一句台詞也沒有。
唯一有台詞的歌曲緩緩響起,伴隨著舞者的演出,看著書生痛失情人的那一幕,不禁眼淚滿溢而出。究竟是因為場景太美、太動人而落淚,抑或是劇情太淒美、太揪心而感動,已經不可考。
拭淚之後,第一個動作就是趕緊掩飾方才的激動情緒。後來我才發現,坐在前排的十幾個老外當中,一位阿姨也拿起手帕正在擦淚水,他們不懂歌曲究竟在唱什麼,但也因為劇情而感動,藝術不就這麼一回事嗎。
不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即使在開演前一直放送著禁止拍照的訊息,但是大家還是在書生一上場的那一刻起,相機的閃光燈到處閃個不停。與其說主辦單位要保護著作權,還不如請各位觀眾先尊重其他人的觀賞權。當按下快門的同時,是否也失去了凝神、用全身去感動戲劇的瞬間。而拍下來的相片,真的可以讓人回復當時臨場的感動?無法百分百呈現的瞬間重要的是在腦裡的回憶,還是相片中模糊的影像?
散場後,我很白目地大聲說著如上的觀念,我認為必須讓他們知道,人家的「禁止」雖然沒有強制性地叫你將相機交出來,但人家明講了,我們也必須回以友善的態度予以遵守。
就如同在世博裡,我發現很多服務員都臭著一張臉,心中還默想著:果然服務態度很不好哪!可是,我也很白目地想試驗一下,是否他們真的有必要臭著這麼一張臉過日。所以在請服務員蓋紀念章時,我皆對他們說聲謝謝,不管對方是大陸人還是外國人,但只要我說了謝謝,對方一定也會說不客氣。排在我前面、後面的其他人,沒有一個跟服務員說謝謝的,我才得知為什麼他們的臉會這麼臭了。其中一個非洲國家的外國服務員因此還多和我聊了一兩句,雖然突然冒出來的英文,讓我不知道怎麼回他,但至少知道他的意思;柬埔寨服務員甚至還一時興起開了我玩笑。
我不在乎被其他人認為傲慢、無理,因為我也曾經是不太尊重他人的一員,該如何尊重其他人,是需要學習的。
最後一天,邊遊西湖邊聽著導遊風趣的解說,這天陰雲裡圍著濃霧,感覺小倩都快出現了,這樣巧合的天氣讓我們的西湖行從頭到尾充滿傳奇性的浪漫。比日月潭小的西湖,卻有超越日月潭千倍的風味。
有人說,因為他們是共產制度,所以才能在西湖弄出一個這麼大的舞劇,四周才都看不到旅館飯店。但不是共產國家的日本,同樣在湖邊,或許不一定可以完全無飯店旅館進駐,但至少應該可以看不到搞砸景象的飯店旅館,這是否可說是因為有民間自制的力量得以維持?
台灣一直都說要拼觀光,想起即使已經相當觀光化的西湖,對比回來之後馬上在新聞看到的日月潭無照船屋氾濫的新聞,第二國度提醒我:我們究竟拿什麼跟人家比?
幽古思情的景象哪~
想像梁山伯和祝英台在上頭嬉鬧的樣子
烏鎮的寧靜
烏鎮裡頭的某間酒廠,裡頭還正釀著白酒。
請告訴我何謂文明家庭?
遠眺雷峰塔的美麗景象
被導遊拱著當許仙及白蛇的一對恩愛的夫妻。他們真的很恩愛,六十多歲了,兩人來一起出來玩,路上還都緊牽著對方的手,阿姨每餐吃完飯後還會去化妝室補化口紅,是個相當有氣質的婦人。
西湖湖畔
因為西湖太美,所以才有這麼多政治人物的行館蓋在湖邊,有這麼多的文學圍繞著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