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 「農用書店」實況報導
上回通報過「農用書店」,但因為之前一直沒有進去,今天在閒暇的午睡後順便繞了道走過去看看內部。
農用書店的經營者是莿仔埤圳產業文化發展協會,主要是推廣彰化南邊地區產業、文化及優質生活環境的永續發展。而成功旅社是建於1921年的老房子,在日據時代一開始是養真醫院,後來變成百貨行,在小時候看見它時就已經是成功旅社了。小時候,成功旅社的新式樓房還有在經營,直到1995年溪州整體沒落到底點,所以只好歇業。後期對成功旅社的印象就只是間一直被放在街頭轉角的廢棄房屋。還好三年前有善心人士接手了。
雖然上個月才剛開幕,簡單來說它還很難說得上是書店,因為書其實不多。樓上為成功旅社的歷史展示區,目前比較像是兼賣書的雜貨店。不過它本來就是宣揚理念的場所,也是活用老房子的行動之一,即便它還在起跑點上而已,反正離我家很近,除了幫忙作一下小宣傳外,接著就是靜待它接下來如何成長了。
二樓的成功旅社歷史展示
一樓入口的宣傳品放置區
溪州有機米
農用書店 (活用成功旅社)
彰化縣溪州鄉復興路50號(google地圖)
站在門口的是開幕當天作家吳晟正在向幾位外地來的學生介紹溪州
庄腳ㄟ咖啡廳 芒果咖啡館
芒果咖啡已經開在雲林超過10年了,老少女還是直到去年年底去聽了講座才知道近在莿桐鄉有這麼一間傳奇的咖啡廳,連雲林縣也在觀光道路標誌上標示了芒果咖啡館。
在農業縣的雲林開咖啡廳和在我們這種鄉下開書店一樣會讓人感覺是開心酸的,但人家不僅開得起來,還超過了十年,而且在雲林分店好幾間。說超過十年,老闆也只不過大我個兩歲而已,真是個勇懷夢想的少年仔。
第一次去芒果咖啡館是去Mongo Home,也就是老闆的莿桐老家旁(其他分店還有Mongo Art和Mongo Library),和妹去看人家怎麼在專產蒜頭和楊桃的莿桐開店。果然是間品味不錯的咖啡館,店內還擺滿了女店主的藏書,顧客有老有少有聊天者有發呆者有歡笑有穩靜。喝著老闆調配、送到美國評價得到88高分的鄉巴佬咖啡,吃著Q彈的鬆餅,品嚐了一趟悠閒的下午。
這次則是去吃午餐。
咖啡館老闆曾在講座上說過,有很多愛咖啡的人標榜咖啡館只賣咖啡,不能賣其他餐點,因為餐點的油氣味會影響咖啡的香味,但是光賣咖啡又養不活自己,為了要繼續賣自己最愛的咖啡,所以才順便賣餐點。
在自家附近10公里內好吃的餐廳其實相當稀少(除了羊肉爐),好險還有芒果咖啡館,雖然套餐對鄉下人來說有點小小貴,但如果要在鄉下假裝一下自己是有氣質的文青,是不需要擔心這價錢的。
在鄉下咖啡館喝咖啡用餐可能會帶給你不同的感受,因為可以聽見隔壁桌的阿姨就和同桌人聊起蒜頭的價格,而門口另外一群似退休了的伯伯們正準備進門一起來咖啡。
芒果咖啡館的其他分店也都相當有特色,待老少女有幸前往時再向大家介紹。
芒果咖啡館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ango5841987
地址:雲林縣莿桐鄉中山路114號(蛤?內外觀照?抱歉啦~~真的忘記照了)
套餐所附的沙拉及湯,沙拉上還放上當地特產的楊桃,醬是甜甜的藍梅優格醬。
南瓜培根焗烤飯(套餐358)
蕃茄肉丸焗烤飯(套餐338?忘了)
小小販後甜點,附上可愛的動物圖案。
這次點的是冰咖啡(忘記是什麼口味的了)
咖啡大補帖,是復古的藥包打扮。
台南府中街散步小語
春天聚會前的下午,氣候溫馴,陽光美妙,還有三小時才需要去接人,不知往哪去,騎著租來的機車一轉,便轉到了民生綠園。
來孔廟好了,這幾年看報章雜誌上報導發現孔廟附近變了許多,確實引人趨車前往。
打從七年前離開台南,總是會略過孔廟文化園區,儘管一年之內也會到台南好幾次,但應該說台南有一些區域是我刻意忽略的,因為一接近胸口就開始發悶。有些傷口似乎可以試著摸看看似否已經復合,如果發現仍舊會痛,那再轉到安平去好了。
打的是這樣的主意。
尚未到氣象博物館,即聽到有人拿著麥克風唱著不知名的怪歌(而且還很難聽),停在紅燈下才想起前陣子有人拉掉了銅像,現在又圍在湯德章紀念公園不知在作啥,警察聚集在一旁守著免得出事。這讓我憶起二月在廣島原爆紀念館前的早晨,同樣有類似的日本政黨開著宣傳車在遊行,日本警察躲在紀念館前的草叢裡錄影蒐證,都是為了怕他們暴走。
繞過了造勢的人群,來到孔廟,人群湧進又湧出的景象讓人以為走錯路了。以前孔廟到了假日也會有很多遊客,但現在一車又一車的遊覽車是怎麼回事?
站在孔廟前,府中街裡滿滿的人頭彷彿府中街當天有祭典似的,頓時讓人躊躇了一會兒才闊步前進。牌坊的另一頭,是我七年前從未見過的府中景象。
文創小店像是領了政府補助般一開好幾間,舊公寓、老房子被文青們挖出來重新打扮後再推到人群裡,或半遮半掩地躲在更小的巷內。賣花花草草、賣手作品、賣復古味、賣異國風情、賣假氣質的,短短兩百公尺長的府中街,若忽略遊客,看著這些店家及商品剎時有種來到東京某小巷弄的感覺。
在國外散步是種美好的享受,在台灣可就是種磨練。台灣的街道車多難走,沒有行人的自由。廊下地板高高低低折騰人的膝蓋,店家攤販堵住動線,這種情形再過兩世紀也無法改變。
但府中街好走,是難得好走的街道,街裡流遍著浮面的悠閒散步風情,也滿足了大眾喜歡在巷弄間尋找驚豔的好奇心。
不過,就如同今天(3/18)忠實的人間副刊中「東京步語」文中所言,不管在台灣怎麼走,心裡牽掛地還是日本的街道,真不知道何時才會甩掉哈日的包袱,認真地享受台灣式的散步。
府中街內來了許多揚棄臺北精神的年輕人到此開設文創小店,不過這間Bestfriend算經營有成的,南北各有一間店。價格中上。
府中街上的復古風飲料攤,唯一不復古的是老闆。
堅持只能脫鞋入店的雜貨小店,臆測價格應該也不是相當親民。
老少女覺得少數讓人覺得價格親民,商品又富有民生價值的文創店,再怎麼說文創品一貴,怎麼能吸引更多人呢,尤其是我們這種庄腳人。
比Bestfriend更巷內的文創店,專賣手作包。是說,怎麼那個LOGO我在日本好像有看過類似的…….。
這棟樓的2F有藝廊,大門就是下面那扇木門,是很有意思。不過想要搞小眾,也不能搞到讓人不敢進門吧!?
天氣太好,停下來歇腳吃碗府中綜合豆花。咳咳!連豆花都是文創價,第一次吃碗豆花花我50塊。
轉出府中街,發現克林居然賣起肉包,為了一洩豆花之氣,買了個基本款肉包,好在沒讓老少女失望。
附註感想:文創店這麼多,實在很想問:「為什麼文青都打扮成一個樣?」
(A:學姐,你不也是文青?
老少女:我!?我是假的,所以沒那個樣。)
號月星空 交響樂響徹西螺大橋
每天奔馳在西螺大橋上,偶爾會發現一些新鮮事。像週一發現橋邊南岸的草地上開始搭建舞台,原本以為是這週太平媽出巡,星期日回鑾時為當晚的大型晚會所架設的。可是,連續幾天上班再看一眼,發現舞台異常的大,我還以為記錯活動,該不會是請明華園來表演之類的。
等到星期五,下班回家時在昏暗傍晚看見舞台的布幕已經拉好,但太遠又太暗看不清楚是什麼活動,這時我依舊以為是星期日的回鑾晚會。
直到回到家看FB,經由我們當地的地方粉絲團幫忙廣告後才發現,原來那個大舞台是要給交響樂團用的,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只是今天尚未到中午天空開始下起綿綿細雨,我推測細雨不影響音樂會的演出,頂多穿個雨衣在雨中欣賞罷了。直到下午五點多,雨勢慢慢大了起了,免不了開始擔心活動是否正常舉辦。
幸好,濁水溪隔開了兩岸不一樣的雲層,在北岸下著大滴的雨,在南岸只飄著幾滴霧雨,甚至停了。我帶著阿母一起開心地走向舞台,她沒聽過什麼叫做交響樂,總之帶她出門走走也好。
還沒開場,場內已經坐滿了大半,看來鄉親們相當捧場。西螺鎮公所甚至派出免費的遊覽車到比較偏遠地區的小學,載小學師生和家長一起參加。
七點一到,儘管沒有美麗的星空,依舊準時開場。
這次音樂會特別主打邀請到義大利的小號獨奏家安德烈˙朱費雷蒂,高雄市交響樂團整團出動,更巧的是駐團指揮楊智欽剛好是雲林人,這讓雲林鄉親們更開心了。
其實,老少女也是第一次現場聽到交響樂,根本沒有什麼古典音樂鑑賞細胞,更從未掏腰包前往廳院欣賞交響樂,有點熟悉的僅在日劇「交響情人夢」中所出現過的曲目(這好像一點也不值得拿來說嘴)。所以這晚的音樂會,老少女也是初體驗。
當指揮右手一下,第一首曲目《馬達加斯加》勇士入場進行曲立即響起,磅礡的氣勢一鼓作氣地響徹整座橋。安德烈˙朱費雷蒂在特定幾首曲目中演奏,現場聽到小號的激昂搭著交響樂團的濃厚,果然不同凡響。封了橋的西螺大橋上,也聚集了不少聽眾,精彩的交響樂搭著橋上微暗的燈光,這一晚既富有氣質又浪漫。
我邊欣賞著交響樂,一邊猜想著搞不好在場有愛聽農夫的樂迷也說不定,就像《父後七日》中喜愛詩的師公。坐在我隔壁的六旬歐吉桑,左手不停地隨著指揮、音樂搖擺,似乎相當瞭解曲目,搞不好他是個音樂老師呢!
後半場接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民謠及歌曲,最特別的是表演曲目的最後一首竟然是「鼓聲若響」。
大家應該都對「鼓聲若響」一開頭的小號和一段義大利文歌詞感到印象深刻吧!當安德烈˙朱費雷蒂吹出第一個音符時,即可想像到現場有多少人會跟著唱、跟著搖擺。確實,就連安德烈˙朱費雷蒂也忍不住搖了幾下屁股。
曲目最後一首選了「鼓聲若響」,三首安可曲後再次出現的安可曲也是「鼓聲若響」,一場音樂會出現兩次,老少女覺得意涵頗深,不知道安德烈˙朱費雷蒂是否知道這首歌的原創者陳昇就是這座大橋另一端的人呢!選了陳昇的歌,安德烈˙朱費雷蒂的小號更精彩了「鼓聲若響」,似乎也隱含著西螺大橋兩岸鄉親的美好友誼。
音樂會約在一個半小時後結束,包括五首安可曲,以及最後廣大的聽眾要求來的最後一首即興演出。難得一見的音樂會在二、三千人充滿滿足的微笑中結束,感謝安德烈˙朱費雷蒂和高雄市交響樂團給了我如此美好的一個夜晚。
判定這場應該聚集了二千人
有許多家庭是攜家帶眷來參加的,對交響樂團來說,搞不好這場的年齡層最高。
西螺大橋通橋60週年+溪州囍事之午後小旅行
每天上班必經的西螺大橋今年迎接60歲生日,連續封橋封了一星期,雖然這星期我只能被迫騎溪州大橋上班去,但還是挺高興有這樣盛大的活動在家鄉舉辦。
西螺大橋建於民國42年,連阿爸都還沒出生的年代,但現在依然健在。西螺大橋依照台灣一般「南橋北管」的行政作法其實原本應該是「溪州大橋」的,但建造初始就是以西螺大橋之名登記,所以沒辦法囉~想當初還是東亞第一長橋呢!(想想現在真的名為「溪州大橋」的那座反而是全台十大危橋之一,什麼跟什麼啊!)
封橋後,橋上只能行人與腳踏車通行。這天秋高氣爽好天氣,下午三點老少女即帶著老媽子出門散步過橋去。
西螺大橋總長1392公尺,來回走一趟的話今天的運動就足夠了。
我們先到西螺大橋溪州端河頭的遊客服務中心拿了張活動簡介,為集滿六個章出發前往南岸。
原本荒廢已久的公路局西螺檢驗站,因為這次60週年通橋盛事而被加以改造為服務中心及溪州農產品推廣處。
說荒廢已久,究竟有多久呢?自老少女有印象以來,至早超過20年都一直是個廢墟。之前上班每天經過廢墟,也曾經想過如果將這間廢墟改為小茶館或咖啡廳應該不錯,現在不是廢墟了是個好開始。
我想每個溪州人應該都會感嘆怎麼西螺大橋的南端和北岸風景差這麼多。南端每天晚上熱鬧非凡,充滿咖啡香,北岸只有廢墟和焚化爐讓人聯想到骯髒。焚化爐動不了,現在至少改造了廢墟,希望不要只是因為為了要辦活動這一次而已。
在北岸,等待遊橋小火車的人潮排到快天荒地老,我拉著老媽直直通過人龍就是要用走的過橋去。
每天匆忙騎車經過的西螺大橋,老少女竟然會有如此悠哉時刻走在橋上欣賞夕陽,這是何等人生享受啊!
母親之河~濁水溪
到了橋中段,出現了西螺大橋落成時的紀念大合照,長達十多公尺的修復老照片,相當壯觀,甚至連人臉都還清晰可辨,還有歐吉桑指出坐在中間的應該是當時的省主席嚴家淦先生。
從橋中段往南岸,出現令人張口眼呆、前所未有西螺大橋上露天攝影展。這真的讓老少女心生感動到快流淚了(絕對不是因為濁水溪底的沙害的)。
終於政府的活動不再只是唱唱歌、辦辦農產品特產的大拜拜了,我們在橋上看到長達數百公尺的攝影展、雕塑作品展及雲科大學生的裝置藝術展。
橋上展示的是73年次出生於彰化的陳柏銓攝影師的作品,作品主軸以雲林的人物為主。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瞭解到庶民生活的多樣化,因為有一些工作甚至是我不知道的。
約下午三點半左右,溪州囍事活動的重點戲來了,辦了第四年的溪州文化祭遊街活動今年特別從西螺往北前進,正往橋中段走來。我們停在橋墩第十六站看完遊街,繼續吹著略強的秋風終於走到了南岸。
南岸的熱鬧人潮及攤販比起北岸來得多,老媽又臨時行善一樁,將遺留在道路上的風箏線整理好,免得人和車絆倒了。但我們的目標還是在於集完所有的章。
南岸的西螺延平老街封街辦活動,已經成為文創新地標的東市場內也相當熱鬧。走在延平老街上,晃一圈東市場,再次覺得沒有嚴重商業氣息延平老街是條好老街。
終於集完所有章,腳有些累了,便在南岸的攤位裡買些零食和飲料填了下肚子。晚間活動可以讓人選擇是要留在南岸的橋邊廣場聽國小的國樂隊表演,還是到北岸聽台語歌手演唱。我們當然是選擇再走過橋回到北岸等著看晚上的活動晚會吧!
回程,夕陽已西下,十五的滿月從東方升起,西螺大橋亮起了浪漫的燈光。明明每天下班時都會嫌這燈太暗的,今天卻覺得這樣的光量剛剛好。
秋風依舊同午後強得會讓髮絲打結,濁水溪的溪水依然緩緩地流向西邊,一切都如日常,也似乎不這麼日常。
突然讓老少女覺得,有這樣的水、這樣的風、這樣的橋,住在家鄉,真好。
夕陽下的哀傷大章魚
老少女看著努力扭著身軀的大章魚笑到快胃抽筋
橋上的雕塑品多半是明道大學的收藏,但很多人還是沒什麼公德心,坐在作品上拍照。不過老少女去程唸了一對男女、回程當著一個年輕媽的面唸了一個小鬼,著實發揮了老少女的潛功力。
最喜歡的一張攝影作品
南岸出現台啤生啤酒車
一杯60,500CC,配炸雞排,超不健康的晚餐。
星期日自作虐小旅行~溪州田中央的攝影展
其實這段小旅行是在今天中午12點半時決定的,因為我經由FB上的連結得知了昨天鄉內辦了一個攝影展。
說來可恥,本人除了上下班、到全聯或便利商店買東西之外,對於鄉內的事物瞭解的程度大概只有小學生的程度。
偶爾透過廣告車或在路上看見一些廣告旗子,才會得知鄉內又要辦什麼活動了。
無關政治立場,但我不得不說這一兩年鄉內辦的活動越來越多,也讓人感到一些活力。
撇除今年一直出現在新聞版面上的抗爭,這些人文、社造活動讓人不禁感到「小鄉也很有趣啊!」
不過展覽的地方我完全不熟,只好先透過網路地圖先找好路線,再約妹下午一起去。
不巧老爸將機車騎走,算了!原本我就預計要騎腳踏車去,反正不遠嘛!
這個「反正」害慘了我和妹。
從16:10分出發,騎到攝影展目的地莫名其妙居然已經騎了快一個小時,除了雙腳大腿深處的乳酸已經開始活躍,坐在後座的妹也因為鐵製後座長時間卡在臀部而痛得要命。
眼看天越來越黑,深怕我們還沒看到攝影展,該不會就收了吧!?
好險,老天還多給了我們一點散步的時光。
到了從未到過的鄉內境地,眼前兩排攝影作品在鳳凰花道旁展開,不管是每天經過、順便經過還是像我們這種特地前往的蠢民, 也不管天是否已經漸黑,這些攝影作品就這樣光明正大、坦蕩蕩地展示在天空下。
說要推廣人文藝術的,這樣最快吧!
攝影作品的另外一頭就是幾個農人聚在一起聊天的涼亭,也有剛農忙完的阿嬤停下車來看看作品,他們或許無法懂得太多攝影師所想要表達的意境,但他們一定回去跟家人說:「那條路有一些相片還挺趣味的」,我想這樣就夠了。
大型藝術展覽 看過很多,但是沒見過如此生活化又親民的。
如果你剛好經過彰化,不妨來看看吧!
BUT重點是………..它真的在田中央,車很少、人很少、路不是很好找。
在踩了近一小時的腳踏車之後,終於趕在天暗前抵達目的地。明明都在同個鄉內,也太遠了吧!
最後我們又踩了一個小時的腳踏車回家,來回總計17.4公里。(我原本以為一趟只需要10幾分鐘之類的)
矗立在道路兩旁的攝影作品,挺有震撼力的。黑白相片中的稻田,搭配實際黃澄澄的稻田,別有一番趣味。
若過了採收期,就看不到這樣絕妙的風景了。
但經由這次小旅行我才知道鄉內有這條鳳凰花道,實際上這裡已經快接近田中了。
道路的另外一面也有作品,需要跳到稻田這邊才能看得到。
看到這些作品有種感觸……我們都是看著這樣的背影長大的……
這些攝影作品都比人還要高,正好有兩位阿姨出現讓大家瞭解相片比例。
此次攝影展的主人–張良一,彰化員林人。
搭上詩人吳晟老師的詩作,別有一番風味。我從不知道自己的故鄉可以如此人文……
在差點走錯路時到了成功國小路口,正巧看見有人在彩繪小橋。
張良一「站在田中央」攝影展
2012/10/27(六)~12/2(日)
彰化縣溪州鄉綠筍路(http://goo.gl/maps/MC99N)(這段路好遙遠啊~對我來說。明天一定站不起來@@)
なにやれ!虎尾大普渡
一個人可以做多少事?一個人敢做多少事?這是我這下半年一直在思考與準備挑戰的問題。
但在這之前,我絕對不會想到自己一個人逛普渡這回事,但我居然去了,自己一個人的晚間小鎮旅行,而且是穿著大喇喇繡著名字的制服。
在這裡工作已經快五年,久聞鎮上的中元普渡是世界規模的,但是直到今年之前都沒去過,那時當時的確就只是認為「那不就是大一點的普渡、清涼秀很多的普渡而已嘛」這樣的概念。
今年卻意外地被命令要在雜誌上介紹當地的大祭典,所以只好略帶無奈地前往,更無奈的是當天下午下起傾盆大雷雨,更更無奈是我那天騎機車去上班。
原本就知道市區的街道都封閉,禁止交通工具通行,所以在晚上六點半前我就先將機車停在外圍,預計一個半小時解決掉這個任務。
雖然原本就有「它很大」的心理準備,但是當我一進入陣地後發現,我錯了。那何止大!最後,我竟是以三個半小時走完整場大普渡。
蓄勢待發的歌舞團持續播放著英文、韓文、中文的熱門歌曲,普渡會場綿延似無盡頭,加上旁枝街道上的普渡場,密密麻麻的供品似乎可以填滿五座小巨蛋,前些日子才被宰割不久的豬羊,看似快樂的升天,但實質上卻是迫人面對生命的價值。
時間尚早,加上下著不大不小的雨,會場沒想像中的熱鬧。我左手撐著傘盡量遮住制服上的名字,總不能在鎮上太紅,這樣太困擾了。
眼睛不停地被各式各樣的供品、供桌擺飾吸引,最終是被廟免費提供的冰仙草和貢丸湯拉停下腳步。不管名字是否會被知道,又熱又濕又餓的,先喝下冰涼涼的仙草再說,接著立即又被熱情地招待了熱呼呼的貢丸湯。此時的我以為可以準備回家了,尚不知我還只是在半途而已。
會場的人潮逐漸湧出,光憑空氣的濕氣就可以感覺得出來。我一直拿著相機晃啊晃,直到相機沒電,再繼續拿著手機游啊游,游到人潮最擁擠的會場動彈不得。
突然,我的膀胱偏偏在此時響起警鈴,胃卻又被大腸包小腸給纏住,身體機能正在矛盾當中時,被一位男同事抓到了貪吃的我。
「你自己來哦?」
是啊!應該會讓人感到有點淒涼吧!畢竟他還幸福地抱著他那一歲多的兒子。
「還穿制服出來?」
是啊!敢這麼丟臉的應該只有我了,而且我還繼續認真地買大腸包小腸,順便還想擠去買隔壁的手工珍珠奶茶。
在他趕著去看歌舞秀、草率地道別之後,我一手拿著手機拍照,一手拿著大腸包小腸邊走邊吃,什麼雨傘的早就擱在一旁了。
拼集客量的眾歌舞團已經開始起跑,女主持人和舞者的裙子也準備越來越短。聽說這些歌舞團會持續到半夜,而且她們會對可以等到半夜的人給予「重賞」,可以免費看到限制級的熱舞表演,這才是A++級普渡的重點特色。
我不是男人,所以沒理由讓我等到半夜。三個多小時過後,走累了,膀胱撐爆了,全身被擠臭了,不知道報導是否可以順利寫出來哪!
真的第一次看到拿蔬菜來拜的,鮑魚圍城是可以想像的,但Hello Kitty是怎麼回事?
請問那是汽油嗎?連算盤、石頭仙都上桌了,三豆還弄成錐形,讓我想起日本神社中的鹽巴錐體。
食材雕刻是普渡裡常見的,但在毛巾聞名的虎尾中,怎麼可以不拿毛巾來拜普渡公呢?
這是當晚看到最不浪費、也無須殺害生命的供品。當地名產,請多多參考!
圍城是最常見的擺飾方式,但這城好豐盛啊!應該可以吃一個月吧!
這是蛋糕店的供品,雖然可以打廣告,但是好兄弟也會喜歡喜羊羊嗎?
(喂!重點是上方吧~)
有人直接一整桌上了紅蟳,熱水可能已經在旁邊燒好,等著普渡完要下鍋。
一堆酒上桌也看到了好幾桌,我看應該也是一堆歐吉桑在旁邊虎視眈眈吧!
0
這不是紙做的,是真材實料的賓士SMART。所以我說嘛,好兄弟也想開好車滴~
金紙做的大龍蝦。以前看這個會覺得很俗氣,但現在看卻不禁佩服起如此細膩的摺紙手法。
同樣是意義不明的供品,難道是要給好兄弟玩的?是說那三個小黑娃,感覺歷史相當悠久哪!
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出現。
::__IHACKLOG_REMOTE_IMAGE_AUTODOWN_BLOCK__::1
為了服務女性,所以也出現了相當齊全的女性用品,不過這也我第一次看到。
::__IHACKLOG_REMOTE_IMAGE_AUTODOWN_BLOCK__::2
媽祖等眾神都公仔化了,七爺八爺當然也要來裝可愛一下。
我默默走靠近這兩位阿嬤時,兩個都只敢小小聲地問我:要吃仙草某?
阿嬤你不是在賣仙草,你是在大放送耶,怎麼還這麼害羞?
為什麼會出現這位扛攝影機的老外呢?其實我是要照招牌的,想說讓人請得肚飽飽的,
總要記一下廟的名字,可是再按快門的當下這仁兄就出現了。待在那邊等我照完也就算了,
當我跟他比個OK的手勢後,他竟問我:你在照我嗎?Sorry,我是在照那個招牌啦!
害他羞得馬上跟我說「不好意思」,接著又跑去躲雨了。
★自家人工商服務★松林農場
今年春節假期去了許久沒去的春陽部落,住在附近城鎮的遠房表叔在仁愛的春陽部落的山谷裡耕種多年,以前常去那邊玩,沒想到時間過得真快,居然七、八年都沒去。
春陽部落裡有不錯的溫泉,從霧社下山路到溫泉,山谷裡有不少溫泉露營地,也有民宿,假日其實也有不少客人前往。
表叔從十幾年前開始在山裡種百合,但是從好些年開始(至少是我們已經沒去的那些年開始),因為種花實在太難賺了(嗯嗯!感同身受),所以表叔的經營政策開始轉向有機農作物,而標的物就是可以吃的農作物。
松林農場就是表叔經營的,現在有草莓、茶葉、蘋果、茂谷柑、紅肉李,尤其現在是草莓的季節。
上星期又去了第二次,其實每次的目標都是要去泡溫泉。農場隔壁就有不錯的野百合溫泉會館,因為姑丈和姑姑常上山去泡,而且老闆和表叔的關係也很好,所以我們都去泡友情價的溫泉。
松林農場經營得並不久,也沒有特別打什麼廣告,靠得就是客人、親朋好友之間的口耳相傳,慢慢地推廣無農藥的草莓等水果。草莓真的又甜又好吃,甚至不用水洗一拿起來就可以吃,表叔表嬸在挑選草莓的時候,將品質不好的草莓挑起來的時候,也經常順手吃下肚,我想一般的草莓農夫應該不太趕這麼做吧!
除了水果之外,還有九股籐。
第一次看到九股籐才知道有這種東西,已經萃取成粉狀,當成牙粉可以預防牙周病,保護牙齦。現在我們家也在試驗當中,看成效如何。
松林農場現在的販賣多靠宅配訂購、常客和一些觀光客,無農藥農作物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推廣。
穿紅T恤的的就是表叔,在一旁整理草莓是表嬸。
裝成一袋袋的是被淘汰的草莓。
賣給客人的是裝成一盒盒的,一盒100元。
另外附贈一小袋有點瑕疵的草莓,只有一點點小破皮,但還是很可口。
宅配到家,隔天就到。
松林農場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溫泉旁,往廬山溫泉方向,於台14線84.6K處右轉,過德魯灣橋可達。
部落格:http://songlin.pixnet.net/blog(野百合溫泉會館旁)
農場主人:吳國賓
訂購電話:0937-219924
台東,好久不見!
2月初,假日加班的那一天,僅是簡單的監工,但還是得加班。閒著閒著,便和業者聊起天來。
對方說過年的時候他們一家去台東玩,所住的民宿背山面海,風景相當美麗,讓他們一家不禁想要今年再去一次。
我沒問民宿的名字,僅覺得「台東」這名詞離我的記憶好遙遠。前年四月和同事去了花蓮,去年同樣四月去了宜蘭,但我對台東的記憶僅停留在「似乎是大學」的時候。
回家和妹聊起,他馬上鼓吹我二二八連假可以去啊!我也沒多想就答應了,隔日趕緊詢問當時一起聊天的業者朋友民宿的名字--「酆哥草堂」。
一開始因為決定得晚,加上連假所以星期六日根本沒有房間了,我們協調好那就星期一出發好了。這麼一來,就有房間了。
火車也因為連假關係很難訂得到票,虧我這冰雪聰明的腦袋(只有要玩的時候才派得上用場),幾次峰迴路轉的訂票手續之後,終於完成了此次的台東行。
☆☆☆
早上五點半起床,坐六點半的火車,到台東已經中午十二點半了。
到了台東之後,天氣好得不像二月該有的氣溫。看到大車站前面的廣場大到可以打棒球,而且連要吃個東西都很難找,因為太空曠了。後來我們的中餐還是在車站買了池上便當吃了抵餓。
租好了車子(第一次自己租汽車出遊),其實我們也沒什麼計畫,就看到什麼就停下來走走。
小野柳→加路蘭休憩區→都蘭糖廠→東河包子→朝「酆哥草堂」報到。
一個下午其實也只有晃了這幾個地方,小野柳的奇石怪岩、適合放風箏的加路蘭、充滿人文氣息的都蘭糖廠、人龍常列的東河包子,看到的是與我十年前的印象迥異的台東。
尤其是都蘭糖廠。當天下午正好有創意二手市集,我們看到海報的時候,已經接近黃昏、人家要收攤的時刻了。但昏黃的陽光下,反而讓廣場的人文藝術氣息越發濃厚。
擺著小攤的年輕人們有種波西米亞的懶散風情,敲打著樹皮書皮、雕刻著重大樹根的藝術家有種令人傾仰的率性。突然發現,自己怎麼離這樣的人、風景、環境如此的疏離。
我生活得如此拘謹、膽戰心驚、毫無質感,我變得乏味、無趣、乾枯,生命枯槁到連再利用的價值都難以尋找,現在的我,看不到生活的意義。
沒想到,才到台東不到六小時,感受到的不僅是初春的體溫,還有對自我的反省。
到都蘭糖廠,這裡倒是發生了一個大笑話。
我們是在加油站看到都蘭糖廠的活動海報的,馬上向加油站的工作人員問糖廠怎麼走。
工作人員指著一根大煙囪說:「就在那裡,有根煙囪那裡。」
結果妹聽不清楚,還很大聲地再問一次對方:「啊?哪根囪(蔥)?」
我笑到快暈倒~哪根囪ㄌㄟ!
☆☆☆
幸好有先在網路上找好酆哥草堂的詳細地圖,不過對於現在先進的社會來說,拿著列印下來的地圖開車的人應該不多了。
我們準備開進草堂時已經天黑了,草堂的招牌小到要拿老花眼鏡來看,越開上山越覺得不對勁,已經開了應該有五百公尺了,怎麼連個燈都沒有,陰風倒是陣陣吹來。
終於我們看到了一小片水泥地,耶~有燈了!我們終於到了,不過冷汗也冒了不少。
下車表明我們是當晚的住客時,老闆的酆哥和其他房客都相當驚訝我們兩個女生怎麼會自己開車進來,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找不到路,都需要老闆下山去引導上來。原來,列印的地圖還是很厲害的。
我們都沒有帶相機,所以這次的相片都是用糟糕的手機照的,要看詳細的草堂介紹可看其他人的部落格(其一、草堂的)。
隔天一早,妹堅持五點要起床看日出,結果雲霧過大,只看見陽光露臉,看不到太陽本尊,只好又回頭睡回籠覺。
待霧氣散去,陽光盡灑在大海微波上,沒有任何一個早晨可以如此奢侈的。
二二八的台東天氣簡直是夏天,我們帶去的外套已變成累贅,幸好我們是租車行動的。
吃完早餐、和其他房客打屁了一會兒,我們又跑去賞海了。光是坐在草堂的庭院裡,躺在搖椅上閒晃,像拋棄了所有生活瑣事、無事一身輕般的快活(雖然這一切都是鴕鳥心態造成的)。
約十點的時候,有兩對年輕的情侶向酆哥要求要去後山探險,我們也就跟著一起學習如何開高爾夫球車,往後山前去。
原來後山的五線有這麼多公家設施卻都被閒置廢棄,沒有酆哥帶領,我們也不知道可以走後山。
這麼一圈下來,也已經中午十二點了,待在台東的時間只剩下三小時。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幹嘛浪費錢只去了那幾個地方,但是對我而言,這是趟更新腦內台東資料庫很重要的一次旅行。
明年春天,我一定還要去!要跟的,記得報名ㄋㄟ!
早晨的美麗海洋,雖然我的手機照不出更美的顏色。
所謂「那根囪」的都蘭糖廠,現在附近開了咖啡小店、手工巧克力、手工麵包等,當然還有最重要的藝術家進駐。
進駐糖廠的木雕藝術家,其中一個作品是日據時代長了翅膀的原住民老兵,我相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