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東京人形町追劇去
謊言,是真實的影子。
一旦找到就得踩住不放。
──加賀恭一郎
這名台詞來自於2010年TBS所製播的春季日劇,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新參者」、是阿部寬所飾演的主角加賀恭一郎的口頭禪。我相當喜歡這部日劇,甚至可以說是從這部日劇開始喜歡上東野圭吾的作品。
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中,加賀恭一郎系列是深受許多書迷喜歡的警官角色,外表冷酷卻擅長從人的謊言中閱讀出真相,嗜吃甜食,興趣是到處去找受歡迎的點心店,老是說吃甜食會促進腦內運轉。而阿部寬透過銳利而專注的雙眼將該角色詮釋得如同從小說走出來一般,書迷完全無法反駁,此角色同時也成了阿部寬的代表作之一。
「新參者」除了主角阿部寬這大咖之外,其他配角也是知名大牌演員一列排開。雖然是推理劇,卻充滿人情味與世間溫暖,每一集的謊言核心都藏著一則不可告人的祕密,而每一則謊言在被加賀恭一郎揭穿後都留下不禁讓觀眾熱淚盈眶的結局(真的每一集都可讓人感動)。殘酷的殺人事件在推理過程中一一引出許多旁枝末節的小故事,串出人與人交流的暖度,就是「新參者」的精彩之處。
但是喜歡「新參者」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喜歡日劇的場景是在實際的街景、風景上拍攝的,特別是能夠明確顯示區域特色的日劇,這會讓所有劇情更加顯得日常以及讓觀眾感到親近。「新參者」的多數場景都是在東京人形町上演,在實際的店家、街景內拍攝,幾乎沒有攝影棚的拍攝景。光從畫面似乎可感受到人形町裡吹來的風、穿梭來往的車聲,甚至連人形燒的甜味彷彿都在不遠處。加上劇裡對於當地的名勝、名產、名店的置入性宣傳簡直不遺餘力,對於外國人的老少女來說,到人形町等同於走入「新參者」的世界中,一直是相當憧憬的一個下町區域。
如果可以從第一集阿部寬老是排隊買不到的鯛魚燒店開始走到最後一集的傳統玩具雜貨店,這應該是所有影迷的最大心願吧!可是…可是…在同樣「新參者」拍攝、櫻花飄逸的春季大老遠一趟來到了人形町,當天是星期日居然一堆店家都休息,「新參者」氣氛只獲得30%,真是令人微微地喪氣。
到人形町的人們通常都是以甘酒橫丁為主,再以分散出去的巷道為輔。
甘酒橫丁的由來是因在明治時代,於現今的入口附近有一間「尾張屋」的甜酒店,所以被稱作甘酒屋橫丁(日語的甘是甜的意思)。從那時開始,此小路即因去聽落語或常到明治座劇場觀戲的觀眾而熱鬧非凡,大家在娛樂之後會順路到此路來吃吃喝喝、買點小點心回去。後來因為關東大地震,才將道路拓寬成目前的樣子,雖然已經不是小路了,但仍被稱為「甘酒橫丁」,現在也因「新參者」而多了許多臨時「新參者」來訪(我就是其中一員)。
到訪當天,曾經讓「新參者」當過拍攝場景的店家幾乎都會在店門口貼著劇照,儘管老少女只有品嚐到甘酒橫丁路口的烘培茶冰淇淋和買了安產的煎餅,看到了改建後正好開放沒幾天的水天宮,經過濱町公園及走過幾間七福神的神社,但無論如何,沒吃到阿部寬老是買不到的鯛魚燒真的是讓人飲恨百年啊!
老少女不才,對於人形町的介紹不佳,歡迎大家點入下方兩個連結繼續閱讀。(下方照片中亦有「新參者」的影片,供各位觀賞。)
作家張維中的〈甘酒橫丁,下町風味〉
水天宮暫時神社的介紹→http://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1222
「新參者」的片頭,建議沒看過日劇的人可以先看一下影片,這樣更能快速進入「新參者」的世界。此劇的片頭配樂以及片尾曲都完整呈現出「新參者」的氛圍,只要一聽到這開頭配樂「新參者」的畫面立刻浮上腦海。
人形町商店街的街道象徵──鐘樓,定時一到裡面的人偶就會跑出來喔!雖然我一直錯過。
左右邊各一座鐘樓,造型是不一樣的。
↑↑↑↑↑東野圭吾原作↑↑↑↑↑
甘酒橫丁的入口處,新參者的故事就是從這開始…..
這綠色路旗似乎從以前就一直插在路邊,因為六年前的「新參者」中也經常可以看到此旗子在路旁飄逸。
當時胃腸受損的老少女後來唯一吃到的美食最不合腸胃吸收的森乃園的烘培茶冰淇淋,該店在甘酒橫丁入口處,站在路口就可以聞到帶有微焦的烘培茶香。
隔壁雙葉豆腐專賣店的香味也一直干擾著旅人的胃,人氣商品是銀杏豆包,但是豆乳霜淇淋和豆漿甜甜圈也一堆人在排隊(流口水中……)。
人形燒是人形町的重要名產,「重盛の人形燒」平日也排了一堆人,在「新參者」第二集中這店鋪櫃台也重覆登場好幾次。「新參者」第一集中在警察的對話中插入了人形燒的介紹,以及各大人形燒店鋪的特色。不過我沒有買來吃,第一是人形燒含奶對胃不好,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那小小的人形燒不便宜啊!
這是另外一間排隊的人形燒名店
正好遇上章魚燒連鎖店「銀だこ」在拍廣告宣傳,這兩棟建築物看起來和店面真合。
甘酒橫丁上的復古傳統菓子店
甘酒橫丁上的另一間人形燒老店龜井堂,不僅有人形燒還有煎餅等等,特色是所有商品不使用奶油和牛奶,堅持只用麵粉、蛋和砂糖的和菓子製餅手法,所以經過龜井堂就可以聞到一股濃郁的糖香,而且正適合胃腸不佳的老少女。雖然不便宜,但為老闆娘在外面親切地請路人試吃,老少女也是試吃了一些之後才忍痛買下一盒不便宜的「安產煎餅」送給孕中的妹妹當作伴手禮。
人形町的知名鯛魚燒「柳屋」,殘念休息中(眼已死)。因為每一集阿部寬老是買不到人形町的鯛魚燒,更加深了人們對於美食的慾望。不過實際上出現在日劇裡面的並非柳屋,連位置也不一樣,大家對照上方的相片和下方的日劇畫面就可得知,出現的而是連鎖店的「銀のあん」(銀之餡),但實際上人形町現在並沒有「銀のあん」的店舖。在「新參者」播映期間,「銀のあん」也正式推出期間限定的薄皮醬油口味(下圖右下方的海報),這種直接宣傳的方式讓「銀のあん」頓時湧現排隊人潮,這在台灣簡直是不可能發生。
儘管這集阿部寬告訴同事今天能買得到,但他還是沒買到,直到最後一集一樣沒買到。
出現在「新參者」第一集的草加屋煎餅店,休息中(眼死第二次= =)。只好拍拍外頭的「新參者」劇照當成一個遺憾紀念。這間店的煎餅特色是使用備長炭烤製,每天都烤製一定的量而已,所以有時晚一點就買不到了(就像第一集的阿部寬一樣,老是買不到店內的熱門煎餅「甜辣」口味)。不過,阿部寬至少還有走進店裡,我是直接只看到鐵門哪!
出現在「新參者」第五集的傳統飾品店「ゆうま」,看貼在外頭的褪色海報即可馬上知道。我沒有進去逛,因為老闆已經在收攤準備關門,這天的運氣真的很不好哪= =;。
店內的安產小狗是熱門商品,當然也因為「新參者」又加持了許多。為什麼小狗可以安產,請繼續往下看。
一隻安產小狗也引發了一小段感人的推理
雖然在第五、九、十集裡只出現一小段時間,但畢竟還是有阿部寬蒞臨過的店家。
人形町的重要景點──水天宮。
水天宮是以保佑安產、小孩順利長大聞名的神社,但一到水天宮馬上被排到圍牆外的的人潮嚇到,怎麼這麼多人要拜安產的?排到正門口發現怎麼和我印象中的水天宮完全不一樣,原來是水天宮改建後正好在到訪前幾天正好重新開放參拜,所以人潮眾多。只是看到改建後變得摩登的水天宮,眼前的風景與心中的想像落差過大,頓時感到有點小失望。
以前的水天宮模樣只能在「新參者」中溫習
以前的水天宮雖然也建立在稍微高一點的地基上,古典傳統的建築看得出神社的悠久歷史。水天宮出現在「新參者」的第五集,和安產小狗衍生出一段感人的母子情。
嶄新無比的水天宮正殿,排隊人潮多到令人昨舌。老少女至少排了30分鐘以上。
正殿旁邊的佑童母子犬,據聞只要摸摸狗的頭,就可以保佑小孩子平安長大。等待摸狗狗的人潮也是一大長龍,同時這對母子犬也出現在「新參者」第五集中。
神社旁的安產子育河童,這小孩正在幫他澆水淋身,澆完後他還雙手合十拜了拜河童,真是可愛!
山口達郎作詞作曲的「街物語」,每一集結尾時只要出現他的歌聲,就會是令人感傷的時刻。Youtube中只有翻唱版。中文歌詞請參考此→網址←。
加碼推薦:東野圭吾的「麒麟之翼」,同樣是加賀恭一郎系列,不過是地點改為日本橋為主的電影(2012)。劇情一樣充滿加賀恭一郎式的懸疑與感人,沒看過的人可以看第四台什麼時候有重播,或找DVD來看看。
日本橋是東京都道路的元標,也是日本的道路網的起點,而「麒麟之翼」就是講述一對男女開始在東京生活為人生起點的故事。橋頭裝飾的麒麟真的很具震撼力,相較起來獅子就還好。
☆☆☆☆☆小說也非常好看☆☆☆☆
砰然心跳……讓人煩悶到令人心悸
本人2015年春季首部開張做功課的日劇〈砰然心跳〉是名劇〈最後倒數第二個戀愛〉的劇作家岡本惠和新作品。
發現岡本惠和的戲劇總是可以邀來許多大牌相挺,本次是藤木直人+山口智子+阿倍貞夫+水原希子。在大牌之中,雖然水原希子顯得勢弱,但她越發成熟的演技,在第一集中的氣場可是讓其他三位老將不可小覷。
只是這四位主角各自的角色都太鮮明,首集開頭雖然從平靜中開始,但到中期之後持續維持在High點。大家台詞都很多,節奏快,除了阿倍貞夫之外,其他角色都美型的失去真實,隨便一個小角色的服裝設計都像是服裝雜誌看得到的樣版,就連精心雕琢的美術設計也都持續地讓畫面大出血,沒有令人喘息的空間。近一個小時的戲劇搞得眼睛很累、情緒疲乏。
雖然戀愛題材是OL的最愛,但希望第二集之後多給觀眾一點留白的秒數,多體諒一下女性同胞的心情,OL下班後可是不想再看到令人緊繃的情節。還是說,導演其實是想透過畫面與語言的擁擠,使觀眾揪眉、心悸,進而達到假性砰然心跳的目的?
就連上面三個小圈圈中的角色也都持續很High
2014年112日劇紀錄
|
劇 名 |
參考備註 |
1 |
世界奇妙物語2013秋季篇 |
|
2 |
SP 花之鎖 |
|
3 |
SP 時鐘店的女兒 |
|
4 |
SP 戀 |
以為是一般的戀愛劇,卻有讓人摔一跤、來不及扶起眼鏡反駁的轉折,現在想起來依舊心悶悶哪。 |
5 |
SP 令人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
|
6 |
SP 在平安夜墜入愛河 |
|
7 |
SP 初始之歌 |
|
8 |
SP 松本清張系列「顏」 |
|
9 |
SP 死刑冤罪 |
|
10 |
齋藤太太 第二部 |
雖然是教育小屁孩的劇情,卻有不同的觀點,可給父母上一堂不同的課。 |
11 |
天魔出動! |
堂本剛可能想跨足搞笑界吧!演員幾乎有一半都在臨機應變惡搞。日本式笑點,不知道哪裡好笑沒關係。 |
12 |
失戀巧克力職人 |
要學如何扮小惡魔,就得學學戲裡的石原里美,不過缺點是你會失去所有的女性朋友。 |
13 |
SP 再來一次戀愛劇 |
|
14 |
SP 金田一耕助VS明智小五郎 |
|
15 |
東京下町古書店 |
龜梨和也終於接到了齣好戲,雖然有人覺得平淡無趣,可是老少女很愛,就連小說也買一整套的。 |
16 |
SP 東京奧運的贖金 |
自從確定2020東京奧運後,懷念第一次東京奧運的日劇就開始出現。 |
17 |
單身貴族 |
將男主角換成玉木宏的話,我就會給這部一個讚。 |
18 |
24小時病棟 第四部(台稱急診室女醫生) |
儘管到了第四部,但還是不禁一集接一集跟著流淚…… |
19 |
小海女 |
目前個人心目中最極致的劇本,宮藤官九郎簡直是劇本之神! |
20 |
SP 上鎖的房間2014 |
|
21 |
速水茂虎道的深夜廚房 |
速水飾演本人的亂搞短篇日劇,明年山田孝之也要來搞一部的樣子。 |
22 |
貓侍 |
意外地居然台灣會進電影版。 |
23 |
SP 沈睡的森林~加賀恭一郎 |
|
24 |
沒有鑰匙的夢 |
|
25 |
黑貓,有時候還加上花店 |
題材很小清新,但架構不佳,演員也演得不太到位,各方位都再多一點的話搞不好就可以跟在深夜食堂後面了(雖然有可能是排行老六之類的)。 |
26 |
Legal High 第二部 |
不用多說,就是要看堺雅人。(PS另外推薦最近出版的堺雅人的兩本散文集) |
27 |
白馬王子 |
女主角叫優香演OK,但相關的男演員可否全數換掉?感覺是部男演員預算不足的劇。 |
28 |
海上診療所 |
原本以為又是一部老套的醫療戲,但有了松田翔太的搞笑體質、終於有點跳脫刻板演技的武井咲,加上即使長瀏海戴眼鏡也擋不住青春帥氣的福士蒼汰,讓此劇有美麗風景、美麗的演員及感人的劇情。 |
29 |
黑河內 |
|
30 |
段田凜~勞動監察官 |
因為和個人工作有關,所以推薦。多多認識何謂勞基法也好。 |
31 |
都市傳說之女 第二部 |
長澤雅美好險今年演了電影「太平輪」,人氣稍微翻身了。 |
32 |
Ring |
|
33 |
變身記者的憂鬱 |
|
34 |
很弱,也能贏 |
顛覆了棒球校園劇的走法,弱隊到最後一樣很弱,卻弱得很熱血。每一集都會出現幾句台詞點出笑點,卻又很經典。 |
35 |
No Kon Kid~我們的遊戲史 |
|
36 |
甜蜜陷阱 |
看完可能會對女性產生嚴重不信任感,但老少女得要告訴你,那只有對仲間由紀惠這樣美女才會有如此的錯覺。 |
37 |
世界奇妙物語2014春季篇 |
|
38 |
彼岸島 |
|
39 |
怪奇大作戰 |
|
40 |
東京玩具盒 |
|
41 |
Hard Nut~數學女孩的戀愛事件簿 |
數學只能證明橋本愛的演技確實很爛 |
42 |
49 |
靈魂互換的老劇情,但有一些地方挺有野島伸司編劇的個人特色,也不落俗套。野島伸司近幾年的劇本都很青春、很愛給嫩得可口的男偶像演呢! |
43 |
實驗刑事 都鳥博士 |
|
44 |
歡迎光臨陰陽屋 |
劇情雖然沒有特別特殊,但是輕鬆走向及人物設定偶爾會帶出一些人生珠語,喜歡的感覺和東京下町古書店是一樣的。 |
45 |
AI人工智慧男友 |
|
46 |
七個會議 |
|
47 |
太陽的陷阱 |
看完一樣會對女性產生不信任…… |
48 |
Miss飛行官 |
題材是不錯,對飛行員的訓練也諸多著墨,不是隨隨便便帶過,只是…堀北真希感覺好像還在演小梅老師……,演技一點也沒進步。 |
49 |
最後倒數第二個戀愛 續篇 |
鍾愛第一部,當然也推薦第二部。也是絕佳的劇本,經典!看完超想去鎌倉……。 |
50 |
死神君 |
|
51 |
HERO 第二部 |
走穩紮穩打的經典劇第二部,讓人挑不出什麼毛病,也沒什麼亮點,但演員洗盤換得不差,核心的HERO思想依舊存在。 |
52 |
咖啡店的人們 |
理由同「黑貓,有時候還加上花店」,再改一下應該可以當「深夜食堂」的老五。 |
53 |
玻璃之屋 |
可以看到熟女賀爾蒙大放送、男人嫉妒無界線,有點灑狗血的韓劇。 |
54 |
家族內情 |
|
55 |
SP 圈套 |
|
56 |
孤獨的美食家 第四部 |
一個歐吉桑可以吃到第四部,也真有他的,哪天可以將他吃過的店都去一遭啊? |
57 |
刑事的眼光 |
|
58 |
喰い寝るふたり、住むふたり |
|
59 |
I love you |
數位名作家的短篇愛情小說集結而成的「I love you」影像化,拍攝手法很電影,有的人看完可能會說出「這是啥鬼」的評語。 |
60 |
SP 潘朵拉的盒子~永遠的生命 |
潘朵拉系列每一集都具有倫理學的哲理,如果要上哲學課,倒是建議可以拿潘朵拉系列當教材。 |
61 |
OL Kana小姐的歐吉桑觀察日記 |
|
62 |
三個歐吉桑 |
|
63 |
SP 30分的愛 |
|
64 |
SP 搶劫白銀 |
|
65 |
SP 毛骨悚然撞鬼經驗2014夏季篇 |
|
66 |
SP Out Burn |
|
67 |
SP Love Swing |
|
68 |
苦甜的希望之茶 |
|
69 |
SP 大機場 |
名導三谷幸喜的喜劇作品,而且叫來了一堆大牌演員搞笑,果然只有名導才會有的規格。 |
70 |
Border(靈異界限) |
突破刑事推理劇的框架,劇情不只是解決被害人的死亡真相,也透過試著理解惡魂的殺人動機,解決案情。不過最後沒結局,看來應該是會有第二部。話說回來,劇情根本沒推理啊! |
71 |
SP 磁鐵男 |
|
72 |
SP 女當家 |
真人實事改編。天海祐希就是要演上位者才有看頭!且此劇可順便認識到一些歷史人物。 |
73 |
Mozu(百舌鳥的吶喊) |
令人昨舌的排場及演員陣容,刑事推理的規模擴大至國安及間諜。透過多數人稱的視野來敘述錯綜複雜的劇情,錯過任何一集都會遺憾的刑事推理劇(想必小說也同樣精彩)。沒法讓你消遣看,是需要認真看的硬漢劇。 |
74 |
30小姐 |
|
75 |
SP 黑色福音 |
|
76 |
闇金丑島君 第二部 |
|
77 |
晝顏(午後人妻) |
主角完全不將外遇合理化的日劇(意思是說外遇並不是什麼家庭不幸福之類的)。上戶彩一邊鞭打自己一邊抱著羞恥心和首次飾演老實人的齋藤工戀愛,配上細緻的畫面,美的容易讓老婆醉心、老公擔心啊。 |
78 |
不幸小姐 |
|
79 |
SP 夏天結束之際,我戀愛了 |
|
80 |
SP 空姐刑事~紐約殺人事件 |
|
81 |
SP 宛如蛇蠍 |
|
82 |
闇金丑島君 番外篇 |
|
83 |
SP 臨終棲所 |
|
84 |
年輕人 2014 |
鄉土味有點重的懷舊翻拍戲,除了妻夫木聰演得很用力之外,劇情還是可以很不客氣地賺你熱淚。想要好好感謝家人卻又說不出口的人必看! |
85 |
SP 殺人偏差值70 |
|
86 |
SP 喚來東京奧運的男人 |
同樣是為了迎接2020東京奧運,從老祖宗的抽屜翻出來的真人真事所改編的男兒熱血劇,大澤隆夫與常盤貴子大賺觀眾激昂的熱淚,同樣可順便學學歷史。 |
87 |
信長的廚師 第二部 |
|
88 |
S~最後的警官 |
向井理與現在當紅的綾野剛搭當,男一的風采都被綾野剛的單眼皮給搶光光。比起來,在信長協奏曲中掩飾重要的配角垣興還比較有戲唱。 |
89 |
對不起!青春 |
宮藤官九郎大師繼小海女之後的作品,有趣得有深度,商業得很搞笑,碎碎唸的台詞也很細緻。已經有固定形象的演員大跳Tone,感覺像是被編劇耍好玩的,但觀眾就是愛被耍啊!消遣必看! |
90 |
為了N |
小說劇情很緊繃,但榮倉奈奈演得也讓觀眾感覺很緊繃,演技總是差這麼一步的感覺。好險有同樣今年當紅的窪田正孝和演技純熟的小出惠介扳回一些顏面,以及家入Reo的主題曲「Silly」也大大加分(一詞道出這齣劇的核心)。 |
91 |
信長協奏曲 |
今年織田信長很紅,紅到有兩部穿越劇,實在搞得有點忙。但小栗旬的信長協奏曲比信長的廚師好兩萬倍。不僅有日本風的現代設計、有電音、有被惡搞的歷史人物(其中以好女色的德川家康最經典),瞎鬧到讓人離不開螢幕。消遣必看!(只是最後一集讓人翻白眼) |
92 |
全部變成F |
又不小心回到框架的武井咲,加上無法讓火紅的綾野剛釋放個性演技的角色設定,暢銷推理小說頓時令人感到沮喪(儘管推理的轉折依舊很有看頭)。 |
93 |
今天不上班 |
百分百滿足空虛熟女心境的戀愛劇,福士蒼汰簡直是小情人的典範,連當CEO的玉木宏都被踢到一邊了(其實演技最好的是那隻狗)。 |
94 |
了不起的計程車 |
|
95 |
昨夜的咖哩 明日的麵包 |
2013年暢銷小說改編,主角仲里紗依不小心同一季出了兩部劇(另一部是「今天不上班」)。事實證明,在這部戲裡畫淡妝、重心裡戲的她接到了演員生涯中的代表作,在戲中愛和她打打鬧鬧的好青年溝端淳平也是。每次結尾聽到經典老歌「M」(原唱Princess Princess),一整個飆淚哪!(下次去KTV來點這首歌唱看看好了) |
96 |
謎樣的轉學生 |
岩井俊二首次製作兼編劇的科幻日劇。拍法很有岩井俊二電影的風格,畫面顏色輕輕淡淡,劇情走法很日常,卻突然出現外星人,有種突兀的美感。片頭拍得很震撼人心,經常出現的片中插曲「吹著風」(風が吹いてる。原唱ヘクとパスカル)襯托出劇中謎樣的小清新,讓人催眠到不禁想推薦此劇。 |
97 |
Dear Sister |
第三集之後就中了韓劇爛哽魔咒的熟女劇 |
98 |
深夜食堂 第三部 |
店老闆明明就是主角,但第一次看到主角鏡頭少得可憐的日劇,卻是深夜食堂系列的靈魂,第三部片尾還為電影版做了小廣告, |
99 |
花子與安妮 |
努力拼進度中,好好地來觀察一下超越小海女收視率的花子Power。 |
100 |
青之炎 |
適合80、90年代的動漫宅跪拜的宅劇,灰灰舊舊的畫面營造昭和風,但一點也不懷舊。主角誇張到變態的表情演出讓人懷疑他會不會演完就顏面神經失調。惡搞各大知名漫畫家和動畫家的劇情、放在深夜播放就表示不期待收視率,讓人不得不佩服導演不畏成本付出也要製作的勇氣,就是這種作夢的勇氣才適合本劇哪! |
101 |
我討厭的偵探 |
|
102 |
緊急偵訊室 |
天海祐希的霸氣少一點就覺得缺一塊哪! |
103 |
夜の先生 |
|
104 |
彼岸的孩子 |
|
105 |
她愛上我的謊言(電影前傳) |
|
106 |
戰力外搜查官 |
|
107 |
SP Legal High |
再來複習一次堺雅人的白目。 |
108 |
Lost Ldys |
|
109 |
義鼠疾如風 |
|
110 |
福家警部補的問候 |
飾演主角福家的壇麗演得像是提詞機,刑警特色要設定得很冷,卻又冷得不夠有特色,叫了帥哥稻原吾郎來只是當陪襯的,連男配角都難稱得上。唯一讓人佩服的是壇麗過了40,肌膚還能像北川景子一樣好。這麼說來,叫北川景子來演搞不好還比較好一點。 |
111 |
Black President |
推薦勞動者和經營者都可以參考的娛樂劇,爆笑情節圍著黑心企業、暴君董事長,但也可反思勞動者和經營層之間的關係。機車、專制、操人不眨眼的澤村一樹加上屁屁大學生的組合極度衝突、對比強烈。最後,將黑心的定義丟給觀眾,觀眾的心自然有一把尺。這黑心董事長的台詞簡直可以寫成一本黑語錄了(咳咳!突然想到最近很紅的柯市長很像他)。建議與「勞動監督官段田凜」合併收看。 |
112 |
SP 為什麼少女非得要失憶?~心理科學家鳴海朔的挑戰 |
|
看日劇,認識勞基法!
2013年秋季日劇中有一部日劇名字因為和老少女的現職有關,所以在去年剛發布時,馬上吸引了老少女的注意力,也就是「段田凜~勞動基準監督官」。
這時候比較台灣與日本的連續劇水準高低也只能望洋興嘆,所以這在此不加詳談。
「段田凜~勞動基準監督官」是漫畫改編的連續劇,目前台灣尚未播出,但猜測應該播出機率頗高的,大家應可期待。漫畫講述的是段田凜(竹內結子飾演)這位剛毅不撓、貫徹揪出不法企業此信念的勞動基準監督官是如何糾舉黑心企業,以及此個性如何影響了自己所待的呆板公務員職場氣氛。
劇情使觀眾從公務員角度來檢視黑心企業與勞動者之間問題,教民眾認識黑心企業、如何正視自己的勞工權利及理解勞動基準監督官這些公務人員的任務及功能。不僅相當深具社會教育性,個性鮮明的角色也為此劇帶來相當豐富的娛樂性。類似的劇情以前有「討稅女王」、「黃金豬女王」等等(一舉例馬上發現,這部該不會會被命名為「XX女王」吧?)。
日本長年的經濟不景氣導致鑽縫逃隙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像派遣社員這制度也是日本人發明的。近年來,日本的黑心企業鑽法律漏洞的作法跟著西元年份加倍升級,作得太超過了,過勞死及罹患精神疾病的勞工也越來越多,所以前幾年開始引起眾多媒體重視此問題。「黑心企業」一詞馬上被定義,有媒體很好心地在大學新鮮人要步入社會前公布黑心企業,警告求職者不要踏入深淵。企業只要被貼上黑心企業的標籤,對企業的形象打擊是相當巨大的,因此日本好的企業重新檢視自己的體制是否完善,而體質不良的企業也體認到此問題危急經營,也越來越重視此問題(當然黑心企業如蟑螂般耐命,只要有勞工存在,就一定會有黑心企業)。
在台灣,以前違反勞基法的公司也不太怕勞動檢查處罰,因為台灣的罰金對大企業來說實在太少了,幾年前台灣政府決定了要公布違反勞基法的企業,但即使公布了,這方法對厚臉皮的台灣企業主會造成多少影響可就不得而知了。
根據這幾年的日劇觀察經驗,這類劇本多半是從微小的勞工角度出發,主角會是個不近人情但偶爾會發出關懷的英雄式人物,為大眾向黑心企業或體制爭取權利,最後獲得勝利之類的劇情。這齣劇直接是從大家最討厭的公務人員角度來看勞工問題,除了依舊帶點英雄氣勢外,也讓人將心比心思考這些公務人員面臨處理「人」這個問題時的心理糾結及難點。
勞動基準監督官在台灣稱為勞動檢查員(感覺有點低階了一點,人家稱作「官」呢!),除了人事相關單位外,一般員工遇不到這些人,但是他們卻是所有企業的人事單位最討厭的公務員,因為他們會臨時來進行勞動檢查,殺個讓人措手不及。動不動就拿自己的職權來對公司內部規則雞蛋裡挑骨頭,平常的工作都作不完了還來搗亂,這些公務員真的不懂人間疾苦!
以上多半是不守勞基法的公司的感想(個人覺得搞不好也有一些不是那麼正義的勞檢員私底下和黑心企業串通好,拿了好處但沒有舉發他們)。
對企業來說勞檢員是阻礙公司發展、妨礙日常業務的討人厭公務員,但一般員工所不知的是,勞檢員是幫勞工在檢查公司的管理體制是否有損及勞工權益,而各縣市政府的勞工局其實是站在勞工這一方,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前往諮詢(或許有些人會對他們相當不信任)。不過,對老少女來說勞檢員和一般的客人一樣,泡給他們喝的茶也不會是頂級的。因為老少女待的公司因為是極為遵守法律的公司,所以每次遇到勞檢員突擊檢查時,根本沒在驚的。儘管去年真的遇過作風刁鑽且歧視女性的勞檢員,但本人認為那只是他挑不出公司問題、讓他丟臉時的虛張聲勢罷了。
日劇中講的當然是日本勞基法,不過聽說台灣的勞基法一開始也是參考很多日本勞基法的法條所訂定的,加上每一集的違法內容在台灣勞基法中一樣是違法,依老少女「不怎麼專業」的評估結果,該劇的九成內容深具參考價值。但有幾項是制度是台灣沒有的。例如,日本企業可以請社會保險勞務師當管理顧問、有可雇用外國人實習生的研修制度以及勞動時間裁量制(意指可向政府申報增減法定加班時數的彈性制度)等等。
儘管劇情跑不了是正義的一方(勞動基準監督官)戰勝邪惡的一方(黑心企業),現實社會中的勞檢員也不會像刑警辦案一樣戲劇化,但固定模式中還是可發展出意外的路線,對白也不是忽略現實的膚淺一派。
劇中,每一集裡都會有企業主對著勞基監督官大罵。
「在這種不景氣的時代,我給他們工作,他們應該要大大感謝我啊!……不付加班費這種事每間公司都在做啊!」(第1集)
「公司已經窮途末路了,法律完全沒有反映到現實,勞工只會伸張自己的權益,到頭來還不是沒工作!」(第6集)
「不只是我這樣,每一個當董事長的都是絞盡腦汁,思考如何用最最最最低的薪資讓勞工工作!」(第11集)
這些都反映出違法企業憎恨勞動檢查的心態,想必也有勞工認為政府表面上說要保護勞工,但是逼得投訴者被公司開除、公司經營不下去,讓勞工失業哪叫保護勞工啊!(在看此劇前不幸地,鄙人也有此想法)但段田凜給了另一種想法:「經營不善是經營者無能的結果,不要把這種責任推給勞工!」這也是另一種值得深究的思維。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6集,也是最感人的一集。段田凜糾舉濫用外國人實習研修制度的黑心公司,那公司限制外國人實習生的行動自由,並給他們僅有400日圓的時薪(日本最低基本時薪分地方區域訂定,東京都最低時薪為869日圓)。特別將外國人實習生研修制度納入劇情,由此可知此問題其實嚴重到危及日本人一直引以為傲的「美麗日本」國際形象,不知道此劇是否也稍微讓日本人可以將心比心對待亞洲人,雖然個人覺得很難(很多台灣人都這樣惹~)。
另外,第9集所提到的公司將派遣員工轉為承攬合約,這種問題將來應該也會在台灣發生。因為目前台灣的派遣法預計修改為派遣員工若在同一個提供勞務的公司工作滿三年,該公司必須將該派遣員工轉為正式員工。此法若一修過,對台灣企業的影響相當龐大,台灣企業為了要減少派遣人事費用,想必這招數一定會被拿來套用,當然這招也在劇中被破解,老少女慶幸事先學習到了實例。
大家都是勞工,面對公司如此大的體制,選擇不面對公司違法問題是最簡單,也是最安全的。儘管現在大家都很重視自己的權益,但不守法的企業依舊多如螻蟻。面對問題,懶惰的老少女是比較傾向和平主義。若想在同一間公司繼續工作下去,會依循現有的公司及政府體制提出疑問,讓雙方都可以有所改變及成長。如果恨死了那間公司,那我會選擇直接投訴媒體,但也是要看那間公司的規模,只是中小企業的話,投訴勞工局的效果會比投訴媒體來的好。不過前提是證據要足夠(本人身旁已有成功一例)。
話說回來,老少女的現職是一般員工都不太想接近的人事,私慾是希望員工都很乖不要給我們增加工作,也好險公司是守法的公司,所以勞資爭議案件極少,才能讓我在此悠閒說大話。可是同樣身為勞工一員,建議大家還是應該多多瞭解自己所擁有的勞工權利。
最後,來複習一下段田凜在第一集中的台詞。
各位,請問有讀過勞基法嗎?台灣勞基法第一章第一條:「為規定勞動條件最低標準,保障勞工權益,加強勞雇關係,促進社會與經濟發展,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雇主與勞工所訂勞動條件,不得低於本法所定之最低標準。」
保護勞工權益是勞工局相關政府單位的責任,但能夠覺醒、捍衛自己權益的只有自己。
後小海女症候群
去年的4月4日,人正前往仙台的途中,今年的4月4日則是陷入「小海女」的劇情中,連清明祭祖都忘了。為了看完小海女,前一日開始一口氣看到凌晨早上4點,這應該是老少女這幾年的新紀錄。像是命運似地,4月的起頭都與日本東北有關。
「小海女」已經在去年的緯來日本台播過,為什麼熱愛日劇的老少女現在才看完呢?因為本人家中沒有日本台,網路看的日劇列表號碼都排到年末了,所以遲遲不敢開啟「小海女」這扇大門。
「小海女」在日本自2013年4月1日開播(去年在日本旅行時原來就已經開始播了),每天早上8點播出15分鐘,直到9月28日,共計156集,也就是39個小時。本人從2月底開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4月4日,一口氣看了12小時,直到完結篇結束。
如同大家所知的,劇中的岩手縣當地方言「JJJ」也得了日本2013年的流行語大賞,飾演小海女的新手演員能年玲奈人氣更是一飛沖天,劇中的她可以徒手潛到海底補海膽,現實上的她則是因樸素毫不做作的演技得到新人獎。所有劇中的演員個性鮮明,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劇情活潑充滿活力、夢想、青春,含括家族的溫馨、衝突及包容,更富含在地情感及當地特色。
看沒幾集,就開始搜尋起劇中的拍攝地點及實際上會說JJJ的區域是哪個地方(事實上去年實際也有到過岩手縣旅行一天),想親眼看看真正的海女是怎麼下海的,搭乘可愛車廂的北鐵所經過的海岸風景是否如劇中一樣迷人……。
劇情從小海女的天野秋遇見海女阿嬤開始到成為當地偶像,第二階段是回東京朝著偶像的目標前進(儘管一開始這是他和好友足立唯衣的目標),下半局則是遇到了311大地震,位於岩手沿海的老家受到重創,讓天野秋又再度回到老家當起小海女,並擔任推動復興當地觀光大使的重任。因為是一部「在地偶像創造奇蹟」的日劇,所以劇中音樂佔了很大的地位。
大編劇家宮藤官九郎將昭和偶像風潮達到最高峰的年代融入劇情,偶爾幫觀眾複習當時風靡全日本的偶像歌曲,或拿日本當紅的節目哏來稿笑,要不就是直接諷刺當紅的女子偶像團體的現狀。搭配劇情,另外製作了現實上並沒有的歌曲,如「潮騷的回憶」、「回故鄉吧!」、「日曆上已經是十二月」等,可是這些因為劇情所產生的歌曲卻深深烙印在觀眾的心中、腦海及耳內。2013年的紅白歌合戰,還請回劇中所有唱這些歌曲的演員上台演出,一連串的歌曲與精彩的演員組合,讓人驚豔不已,儘管是熱鬧的場面,卻讓老少女感動到淚流滿面。每首歌都讓人輕易地朗朗上口,尤其是「潮騷的回憶」,現在老少女不用看歌詞都會唱了。
此影片是劇中小池撤平所飾演的「足立ヒロシ」在拍攝此片段時手上拿的錄影機所錄下的影片,
因為影片中途可以聽到經紀人水口當時喊了一聲「Hiroshi君」,還有小池徹平的笑聲(不過正式放入連續劇的是水口拍的影片)
雖然相當不清楚,但除了還可以聽見兩位當地偶像演唱「潮騷的回憶」的現場實況及舞蹈動作。
除此之外,劇情才看到一半,即忍不住在上個月買了「小海女」的原聲帶,看來下次去日本若在二手店中看到「小海女」的DVD搞不好還真的會搬一套回來。
近年來看了大量的日劇和小說,統整出一個結論,就是老少女真的不能再這麼沈迷了。因為遇到好小說好日劇不禁會角色置入過深,久久無法抽離,恍惚的時間短至一天,長則一、兩個星期,更嚴重的是會產生不想去上班,只想繼續看小說或日劇的想法。這樣宇宙星海般遼闊的感覺就如同是來到完美旅行後的隔天上班日,或是看完精彩演唱會、安可後獨自渡過的寂寥夜晚。反過來思考,我其實也和小海女的經紀人水口追求的東西是一樣的,他希望打造出一個可以讓人及他自己透過參與活動獲得興奮、讓人看到本人後產生空虛的偶像,我何嘗不是和他一樣,而持續追求沈迷看日劇與小說所得到的快感。
所以老少女現在盡量在隔天需要上班的假日絕對不要開啟預計是部好日劇或好小說的大門,這樣才能放心入睡。而在已經發病的狀態下,唯一的治療法就是接著看一本無關緊要的小說、一齣無聊至極的日劇、充滿大量文字的日本雜誌,或像現在趕緊留下一些對此症狀的描述,轉移需要獨自面對無限擴張的低迷的可能性。
熬夜看日劇、一覺醒來之後的代價就是失落感和空虛感如北三陸的海浪般洶湧襲來,讓人不禁想改編大喊「食神」中的台詞:「以後再也看不到這麼好看的日劇該怎麼辦!」唯一值得拿來自我安慰的就是套上和劇中一樣的重建北三陸的慈善義賣幸運繩,聽著原聲帶,予以回味這部已在娛樂歷史上留名、風靡2013年的日劇。
由前東北住民所送的慈善幸運繩,這是東松島市所做的,和底下小海女他們所做的差不多。
小海女正在錄製介紹幸運繩短片時的劇內畫面
劇中為了籌經費而製作幸運繩的居民
小海女正在錄製介紹幸運繩短片時的劇內畫面2
令人發火的日劇
雖然日劇品質公認相當優秀,但是每季推出40~50齣,品質欠佳的戲也不少,但人家的爛戲比率至少比較低一點。雖然不可能每一季、每一齣都有時間看,但本人稟持不管戲多爛也要看完的宗旨,所以才能直言爛的戲究竟有多爛。
不過今天不是要說爛戲,而是要談另本老少女越看會越發火的戲,累積了幾年的日劇名單,並不是每年都會遇到令人發火的日劇,所以其實表單上只會看到目前所累積到的四齣劇。
2006年:14歲小媽媽(14歳の母)
不用多說,看標題就知道這是一個講述14歲就懷孕的小媽媽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情節確實不用多看就會知道小媽媽在劇裡會遇到多少異樣眼光、是否要墮胎、家庭內難題等等之類的情節。
這些都無所謂,這些情節都是想像中會發生的,但情節會讓人意想不到才叫做戲劇。
戲裡的母親至始至終都是支持小媽媽生下小孩,父親雖然一開始反對,但最後也導向支持,就像圖片的副標所寫的「為了愛而生」,說到這裡應該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吧!但戲就是這樣演的。
但每一集都在將每張反對牌翻正,偏偏又每個表達支持的原因又讓人感到不溫不熱的,這樣就要說服世間上幾乎99.9%持反對意見的觀眾支持14歲小媽媽生下小孩,怎樣都說不過去。先不論個人的立場如何,戲劇要挑戰敏感的社會話題,劇情的走向明顯地像一張紙,薄得讓人感到脆弱不已。
2012年:東京全力少女
講完小媽媽,換來唸一下小美眉。
原本對此劇充滿期待的,因為本劇是由這幾年相當紅的武井咲所主演,雖然對她的髮型有點不太能適應。但看完前幾集就發現這個小美眉怎麼在這齣戲裡能夠白目到人想砸電視,簡直可以換稱「東京白目少女」。
一下子闖進和母親離婚已久的父親家裡,干涉父親生活上的所有一切,包括異性關係,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是一個意外的侵入者。即使是親人、自己的父親,但幾乎可以說是陌生人,一個陌生人來干涉另一個陌生人的生活起居,簡直想指著她的鼻子說「關你屁事啊!」但她一定會回「因為你是我爸啊!」
除了管老爸的事情外,老媽的事情也管,別人家的也管,年紀小小的,相當適合當需要雞婆的村長。或許,現在的社會太過冷漠,此劇主要是希望可以喚起民眾的雞婆心,對他人多一份關心,讓社會多一點溫暖。可是全力少女有點衝過頭了,完全無法讓人認同這叫做「關心」,只會讓人感到持續煩躁。
關心不是一昧地干涉,也不是一昧地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及作法,可是整齣劇看完發現,全力少女並不這麼想。
2012年:被叫做早海太太的日子(早海さんと呼ばれる日)
雖然本人稟持爛戲也要看完的原則,但是原則還是有嚴重被破壞的時候,就是早海太太這傢伙。
基於個人的偏見,因為不是很喜歡主角的松下奈緒,所以一開始也不怎麼期待,加上此劇走向簡直將老少女的形象破壞殆盡,皺紋多了好幾條。
這齣劇會選松下奈緒,猜想應該是因為她在「鬼太郎之妻」中扮演了一整年的優質好太太,立定下日本好老婆、好媳婦的形象,所以才會被選來繼續此角色。
要演好太太、好媳婦也沒關係,只是這編劇是被極保守派給洗腦了嗎?
松下奈緒本來就有名媛的模樣,所以一開始就讓她當大小姐也沒太大的問題。劇情一開始就表明這氣質高尚、家教優等的千金大小姐要嫁給一個平凡大家族的長男(看上圖就知道這家有多少人了),但重點是居然她要當家庭主婦「服務」這一大家子。
看到這裡,頓時覺得日本是倒退二十年了嗎?居然現在還會出現要女人在家裡當家庭主婦,侍奉小叔、公婆!?老公本來一開始就預定要搬出去小兩口自己住,但中途女主角卻一副心甘情願的樣子說要留在狹小擁擠的夫家,還說著「我已經是早海家的人,所以早海家所有人的事就是我的事」這種讓人聽了就作噁的台詞。
個人並不反對家庭主婦,甚至覺得她們很厲害,有著我所沒有的奉獻精神,但是作為一齣會有廣大觀眾觀看的戲劇,只會讓女主角演出乖巧、聽話、為夫家無限奉獻的牛馬媳婦,公公還一副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簡直像在看民視的八點檔,只不過是走比較溫馨一點的路線而已。還是編劇認為日本社會現在這種好差遣的傳統媳婦已經是稀少動物,所以拿來宣導一下「你看!女人就是要這樣」的舊腐觀念,亦或是讓老人家感嘆「你看!現在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媳婦」?
因為完全和老少女的人生路線、觀念完全相反,即使知道那只是戲劇,但依舊讓人難以忍氣吞聲地繼續看下去,所以看完第一集馬上關掉螢幕。
2013年:Oh!My Dad!
同樣也是第一集看完就讓人想關掉螢幕的戲,但比早海太太好一瞇瞇,至少我有花點時間忍耐著脾氣看完一整齣,但主角的老爸一樣是會讓人感到心情鬱悶的角色。
其實這劇本不會太差勁,難以接受的是角色設定。先不談主角,當配角的小孩和太太在設定也矛盾到讓人腦筋錯亂。
老少女不知道這齣台灣會不會播,但因為要說明為何令人發火,所以請原諒在此打開劇本內容。(以下有強烈的個人意識,不想進行價值觀大戰的人可以自行離場了。)
這個老爸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自作虐不可活的白目,年輕時因為一個創新的電池發明,紅極一時,被稱為天才科學家,有許多間大企業搶著要和他合作。可是,這個發明的開發費用過於龐大,且在當時不切實際,所以天才科學家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
但這老爸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持續堅持了十八年;到此為止,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為了完成夢想而棄而不捨的追夢典範,但是他忘了他的背後還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老婆和小孩。
第一集就演出老婆受不了十八年都是她靠著打工養活著一家子,先生堅持了十八年的研究從未被青睞過,但還持續口口聲聲地說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只是沒人賞識而已,從未認真地面對老婆、小孩和生活。這老爸甚至還偷了兩個月的房租跑去買自己研究用的材料,在這之前他們的家計已經赤字許久。所以在無人理會她的生日那一天,選擇離家出走。
接下來就是這個生活白癡的老爸帶著小孩流浪的故事,從死不認錯開始到反省自身作為、理解帶小孩的麻煩、賺錢的難處、懺悔忽視老婆,但依舊尋不著老婆的音訊。
觀眾可能會覺得這男人實在太可惡,難怪老婆會跑掉,但實際上除了老公這角色設定得相當寫實、白目、欠揍外,老婆、小孩都設定得有點莫名其妙。
首先,一個全心全力奉獻給家庭的女人很難想像會因為忍了十八年的怒氣,而將小孩丟著自己離家出走。依據母性、母愛再怎麼說都會帶小孩子一起離開,放那男人自生自滅(儘管本人不喜歡小孩子,加上這齣劇裡的小孩也很欠揍)。但老婆反而是到了自提離婚時才在離婚協調時,哭著說自己不應該放著小孩子自行走掉,感覺編劇是為了自己第一集所留下來的不合理所做的補救措施。
順便在心裡OS唸一下這個女人;是有多心甘情願才會支持他十八年啊?若已經有小孩子的話,撐個兩、三年就已經算不錯了,畢竟母子生活還要過,還十八年!?十八年過後人都年老色衰了,要找第二春都沒啥機會了,只能搖頭說世界上這樣的女人應該不少。
再來,生活上一直都黏著媽媽不放的小孩,在找不到媽媽的當天一定就會大哭大鬧不停了,年紀才五、六歲的小孩不哭到斷腸才奇怪,但這小孩從頭到尾說要找媽媽、想媽加上哭鬧的分鐘數,在整齣劇居然不超過二十分鐘,還嘻嘻哈哈地和老爸一起流浪去,若被這媽媽知道這小孩子只有哭了不到十分鐘一定會搥心肝、翻白眼。
這還不奇怪,這小孩一直被老爸灌輸「老爸很厲害!新海博士沒有做不到的事!」的觀念,所以從頭到尾都覺得和老爸一起流浪沒關係,反正老爸是博士、很厲害,沒有做不到的事,睡在公園也沒關係,只要有博士老爸就好。這又讓拼命生下他又把屎把尿的媽媽知道的話,一定會撞牆、跳河自盡。
最讓人想一腳踹到美國的就是這老爸,偏偏只有這角色比較合乎現實一些(以下和此劇沒太大關係,僅是個人淺怨)。
有夢想很好,現在就缺人沒有大夢想:有自己想做的事業、研究也很厲害,但是現實社會上有許多男性同胞是不懂得有養家、負責這回事的。有大夢想、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都不應該自私地牽連到家人,甚至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家人就是應該在背後支持,不然都沒有人懂他(然後這就有理由跑去找小三?),點點點之類的。
為了滿足自我而犧牲家人的夢想,老少女憤怒地認為這無法稱之為夢想,僅是單純的自私自利。說一個更極端的個人看法就是,這種人根本就不能結婚來殘害別人和下一代。
不過,戲劇和所有藝術都一樣,意見都是相當主觀的。
以上這幾齣都讓老少女火冒三丈的總因,只能說都在於本人的價值觀較偏離正軌,且奉獻他人精神低於水平面,所以才會讓本少女在日劇筆記本上重重地劃上一個大紅XX啊!
顫抖的牛和顫抖的人
這週看了一部日劇,如果現在在台灣播出,一定也可以搭上現在台灣吵得人心惶惶的食品安全列車,就是以相場英雄的小說改編的《顫抖的牛》(原文是「震える牛」,直翻就是了)。
「顫抖的牛」其實是部刑事推理的社會寫實劇,由一件殺人事件引出大型超市、原料肉商和黑社會、警界之間的複雜勾結。
知名大型超市對外宣稱提供給消費者的都是品質安全又價廉的肉品、100%的高級牛肉等,但其實大型超事的下包原料商使用大量的腐壞豬肉、羊肉、馬肉、雞肉、食用兔肉,還有包括這些肉的內臟等,將這些原料全部摻和在一起,再加上食品添加物做成漢堡肉和牛排,再由大型超市賣給消費者、餐廳等。
妙的是惡劣肉商和大X油品的老闆一樣,添加什麼東西、要放多少奇怪的肉都是有自己的配方,一定自己在工廠監視員工有沒有照著自己的配方作業,重要的原料投入簿掌握在老闆手中,誰也拿不到。甚至還大言不慚地說自己如果沒有這樣做,大型超市哪來可以採購這麼便宜的肉呢?對於食品偽造一點也不覺得有問題。
除此之外,還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是「顫抖的牛」。原來劇情到最後還牽扯到牧場為了隱瞞自家牛有狂牛症,採購該牛的大型超商委由黑社會的業者進行非法處理,引發糾紛而犯了殺人事件。
原本應該是要抓殺人兇手的,但被警方內部高層擺了一道。最後窮追不捨的警察打從食品偽造插入,希望依此套出殺人事件的原因。雖無法取得狂牛症的DNA,但是以食品偽造扳倒惡質肉商和大型超市,也迫使大型超商鬆口狂牛症的事實。(不好意思,一次爆光了,因為台灣也不會進這部,相場英雄的小說也沒翻譯版可買。)
光看劇裡那些可怕的肉和莫名其妙的添加物加在一起,實在有夠噁心。想像自己高興地吃著知名餐廳裡的牛排或漢堡排,如果也是這樣做出來的,不禁毛骨悚然(咦!?之前是不是也有間知名餐廳的牛肉被驗出有瘦肉精啊?)。
劇中勢必會出現的就是爆料的員工,一定有人願意站出來奮鬥,也有人為了生計逼不得已只好矇著眼繼續在黑心公司裡待著,然後再被這些黑心老闆以各種名義炒魷魚。
我想台灣應該還有許多公司一樣是黑心到員工退休金帳戶只有六萬,完全將員工當成消費品,用完即丟。但這麼愛稽查的勞保局和勞工局為什麼沒人查到?老少女在極度守法的公司裡,一年也都要被查兩次,這些公司為什麼不會被查到,真是奇怪!
黑心惡質的企業每一國都有,只不過一向被國際視為最標榜安全、品質的日本發生雪印、白色戀人、東京香蕉等食品安全事件時,想必大家倍加驚訝,就像原本還相信MIT比大陸製的好的我們,被這幾年的食品事件也搞得對台灣食品業喪失信心。
一定有人會說大家都是這樣吃過來的也沒事啊,不過誰知哪天會因為這些食品而產出奇怪的傳染病和癌症來,還是說這是上天為了控制地球人口爆炸的計謀?(別怪上天了,這明明是人禍!)。
對這些黑心食品、企業是防不勝防,無論如何注意也不可能百分百完備,一直防備也會讓自己的生活更添疲累,搞不好過於神經質到底,最後持續顫抖會是人類。
不結婚 只不過是另一種人生方式罷了
由天海祐希、菅原美穗主演的「不結婚」上週在日本已經完結篇了,加上前天剛看完「最後倒數第二個戀愛」的特別版,所以勢必要來寫一篇感想。
我一開始在看「不結婚」時,就在想如果整齣劇是一昧推崇結婚、結局是男女主角一起走進結婚禮堂的話,我就要來唾棄一番。
不過,好在編劇坂口理子和山崎宇子一起合作過日劇「我無法戀愛的理由」,所以才能以女性角度深刻地探討各種女性戀愛上的問題。也好險是她們,才能給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
「不結婚」和「最後倒數第二個戀愛」除了探究女人為何不結婚、結不了婚、沒結婚的中年、可能老年孤獨的現象之外,我覺得還有另外一個重點,即是可以稍微教育一下觀眾要尊重我們這些不結婚的女人。
儘管在各位身邊一定出現許多像我這樣的人,可是還是有許多人對我們的這種人生方式覺得不屑,像保守教義派面對同性戀一樣。除了我這白目人偶爾會自我坦白外,有的人根本不想多說,免得惹來一陣道德勸說。
除此之外,再來就是歧視。想必大家也一定聽過長輩曾經說過「啊那個隔壁的塘X到現在還是個老姑婆」之類,然後就會有小孩子怕得要命,也不知道到底他們怕的是老姑婆,還是虎姑婆。
「那個老女人居然做了◎◎◎般的事。」
「怎麼會這樣?好怪!」
「聽說她沒結婚。」
「難怪…….」
這時候我都很想回:「難怪什麼!那是個人問題!本姑娘到那把年紀也不會是那種個性扭曲的人。」
只要一個沒結婚的女人做了些脫離一般常規或普通邏輯思考的事時,相當容易被歸咎於「因為沒結婚所以個性古怪難搞」(但是很少聽到對沒結婚男人有這般評語)。這簡直和「那個地方聚集一堆外勞,所以很可怕」、「日本人都很色」、「大陸人都很沒水準」一樣先入為主,戴著有色眼鏡看我們這些人。難道為了不要落人口實,不結婚的女人就得始終保持不能出個性上的錯?
我承認在堅持此點上,就已經讓人覺得是怪婆婆,但話說回來,一般的常規又是什麼?
有好工作、結婚、生子、有富裕的退休人生……之類的?那不結婚的人也只是不選擇而已,連不選擇都還要被歧視。
我們願意和小泉今日子一樣擔心中年如果失業該怎麼辦、要煩惱該如何獨自面對更年期,也願意和天海祐希一樣冷靜與孤獨相處、獨自面對病痛之類,以換取我們眼裡的高級代價。
我們只不過選了另外一種人生方式罷了,你可以不贊同,但請別歧視我們。再不懂,那就在電視台播放這兩齣劇時,好好地與我們心靈相通一下吧!
「最後倒數第二個戀愛」的名言~
【大人啊 一過於寂寞就會笑出來呢!】
永遠的GIRL
以前20幾歲的時候,看到穿得花稍一點或裝年輕的中年女性時,心裡不禁會想:「拜託~都幾歲了,穿也至少要符合自己的年紀吧!丟不丟臉啊!」之類的。(不要騙人了,很多人一定曾經如此想過。)
現在,自己已經逐漸邁向中年,現在自己的穿著依舊停留在20幾歲的裝扮。有時一時興來想要跟一下流行,翻開30歲族群的女性流行雜誌時,卻發現格格不入,然後再催眠自己「這就是我的STYLE」。催眠的時候當然不會回想到以前20幾歲時的上述感想。
飛機上看了日本電影「敗犬復活大作戰」,突然瞭解為什麼會自我催眠「這就是我的STYLE」。
首先我要碎碎念一下;日本原片名是「GIRL」,改編自奧田英朗的同名小說《GIRL》,台灣沒事翻成什麼「敗犬復活大作戰」,代理公司到底有沒有搞清楚敗犬的定義啊!想來就一肚子火!
劇裡的四位女人分別代表了女人四種不同的人生狀態,香里奈因為穿著老停留在二十出頭歲的不經世事般的打扮,而被其他人視為長不大。
是說,在台灣衣著打扮的年齡界線並不明顯,不像日本界線分得清楚得像勢不兩立的互戰國。一過26歲如果還在穿22歲的衣服,似乎已經會引起一些流言了,更何況是像我這種已經快35了卻還在穿25歲衣服的女人,在日本搞不好已經會被認為神智不清了。
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就發生在本姑娘身上(如果有老師在改作文的話,光是『姑娘』這兩個字就可以用紅筆大大地圈起來,再標上:「與事實不符」的評語)。
去年冬天到日本時,不知道是身體有變比較好還是體溫調節有問題,覺得並沒有第一次在冬天時去日本那麼冷,所以整趟旅行穿得並沒有想像中多,甚至我還可以穿短褲出門(簡單來說就是愛水不怕流鼻水啦!)。
之後,陳先生挨不過一些日本年輕女生的要求,從手機秀了一張我的相片給她們看,而且是我覺得不好看的一張。結果,除卻一些恭維話之外,有女生一聽到我的年齡,驚訝地說:「32歲拿不出這樣的腿啦!」(原文是「32歳はこんな足が出せないよ。」)
陳先生覺得她們的反應很奇怪,但在我看完「GIRL」之後,我推敲她們應該是想要說:「32歲的女人不會這樣穿吧!」,因為會這樣穿的是20歲的她們的權利,而我似乎是個攪局的人,讓她們感到權利受損(當然也有可能單純是我想太多)。
不過,本人沒有米倉涼子般的身材也沒香里奈般漂亮的外貌,所以狠角色這名稱大概離我大概半個地球之遠。
在「GIRL」中,一位45歲、工作能力極佳又單身的中年女性,她完全踢破社會給女人的限制,愛穿怎樣就怎樣,甚至會到10幾歲高中女生的天堂109大樓買衣服。這股猛勁雖然很容易被人當成茶餘飯後消遣的對象,但是因為她優秀過人的工作表現,讓人在驚愕她超乎常人行為的同時又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當時便開始想像,如果辦公室內出現一位這樣的女性,我會以什麼眼光看她;而我自己,如果到了這個年紀,依舊像現在的行為作風,別人又會怎麼看我。直到片終,更能確信,作讓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GIRL」中不定時會出現我自以為經典的對白,但大多也都是沿用自原著小說。比如說「大家一定也都很焦慮,人生的大半都是憂鬱啊!」。劇裡深刻地表現出女人難做的在於在往下一個人生階段進行時,多半是場賭注,且多是得遠離或放棄原階段的許多事物,比如說結婚(所以本人才厭惡哪!),深深讓人覺得當女人真辛苦。
當然還有更多更多的名台詞,但很抱歉,其他的現在完全想不起來。但最終教我們知道女人的心中永遠住著一個女孩。不管到了幾歲,這個女孩應該會無時無刻影響我們的想法、行為、決定,甚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