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印尼6】巴里島上尋尋覓覓心頭的那個好

旅途中,「斷捨離」絕對是禁語。擁有良善心腸的旅伴,更是會將此奉為圭臬,他們會努力當好活絡當地經濟的角色,在你耳旁細語看似天使實為惡魔的呢喃。

「今天你不買這個紀念品,會變富有嗎?不會嘛!但是買了之後,會讓你的心靈感到滿足哦!」這是對購物猶豫患者最有效的一帖藥。

本人除了天生體質易囤積膽固醇之外,也很會囤積物品,特別是在旅途中。

此次印尼旅行,因為被豐富的行程塞滿腦袋,囤積症頭在旅程結束前三天才發作。這得打從旅伴N小姐說要找科莫多龍的木雕開始。

在科莫多國家公園其實只有令人無感的粗糙木雕和塑膠鑰匙圈等非常少數的紀念品,以為回到巴里島應該會有很多,可惜就連很多印尼人也不知道科莫多島在哪,所以科莫多龍的紀念品有如夢幻逸品般難尋。

到達烏布的那一天,信心滿滿地逕自認為在這知名的藝術創作集中地,科莫多龍木雕出沒的機率應該很高吧!嗑完烏布名產──髒髒鴨之後,開始了我們另一趟探尋「科莫多龍之旅」。

烏布的藝術一條街令人失望,滿街藝品或畫作彷彿是同一間工廠生產出來的,匠氣的色彩使人無感,煩膩的畫風讓人眼生目屎膏。陸續在木雕店中看到低質感的作品越來越令人焦慮,科莫多龍木雕之旅比想像中困難重重。

突然,從某藝品店的落地窗,隱約感受到被人牢牢盯著的注目感,一隻頗大的科莫多龍木雕正炯炯有神地望著窗外的我們。入內詢問是否有小號一點的木雕,老闆便捧出一隻大小適中的木雕龍。N小姐在幾番端倪、仔細思量幾番後,順利達成一號任務。

再閃過幾個危險路坑,再經過幾間普通無趣的店家,一間不起眼的木雕店商品架深處竟也窩居了一隻大龍,而且雕工更細緻,堪稱美龍一尊。這美龍還有幾隻小孩,抓來把著、玩著,囤積症逐漸發作,不自覺地也跟著N小姐煩惱要帶回哪隻小龍。

「你可能這輩子就來看科莫多龍這麼一次,以後再也看不到了,難道你這樣就滿足了?小木雕可以讓探險旅程更完整,可以每天心滿意足地看到牠哦!」

煩惱啊煩惱之後,一隻20多公分長的木雕小龍就被我逮回台灣了。

 

↑↑↑↑就是牠↑↑↑↑

其實,旅途中的任何相遇都是命定,可遇不可求。原本自己另外有心中想完成的任務,只是烏布的商品讓我打包了一大袋失望回飯店。幸好,隔天的水明漾亂晃讓任務死灰復活,終於讓我遇到迷人的紀念品。

真心建議各大旅遊書應該將藝術街的名號讓給水明漾,創作活力滿溢的水明漾幾乎完勝烏布的複製一條街。

當我們體驗完午前的SPA、精力充足時,SPA店隔壁藝廊的大量巨幅油畫順勢地接住了我活力滿滿的眼光。趨前駐足瀏覽,幾隻表情令人莞爾的貓貓狗狗小品就躲在落地窗內。

店內有更多令我心生嚮往的作品,但考量到運送問題後,僅考慮攜帶方便性。意外的,這些作品也有著可愛的價格,便開始思考要帶回幾隻,而並非在考慮要不要買。最後,三隻怪貓就跟著回我家了。(結果紀念品都是動物?)

旅途中和紀念品的相遇彷彿是一場戀愛;有時候過度尋尋覓覓的執著,總比不上突如其來的悸動。就如街角短暫的一場邂逅,總能留給人無比深長的回憶,讓你無意間想起時,也能嘴角彎彎地揚起。

 

兩隻大龍等待被領養,一隻才5000台幣。數年後還在這裡的話,再把你帶回去嘿~

回眸一望的科莫多龍不覺得有點性感嗎?這隻龍的雕刻比上一隻更細微點。

烏布最熱鬧的街上唯一一間看起來不是販售制式畫作的畫廊

充滿喜感

走在suaminya水明漾的街頭隨處可見藝術創作

水明漾街上的飾品賣店

法國攝影師Jean-Paul Nacivet駐在巴里島上的作品專賣店http://nacivet.net/fr/,在巴里島上有四家分店。對於喜歡的作品也能以相當容易的價格入手。

令人震撼的美:「祈禱」

reservoart藝廊的代理作品,詳情請見下方網站。

(官網http://www.reservo-art.com/asia/ 。FB:https://www.facebook.com/reservoart/)

牆上的這幅裸女畫真的讓人目不轉睛

藝廊不只賣畫也有衣飾等商品

興高彩烈帶回來的泰國藝術家Anchana Chareapaporn作品,雖然我原本計畫是買印尼藝術家的作品,以後一定還有機會的。本圖缺點是老舊牆壁上的油漆裂痕。

Anchana Chareapaporn介紹:https://onarto.com/artists/anchana-chareapaporn/

 

【每週剪報8】新人菜鳥VS.職場老鳥 不可思議東西軍

對社會新鮮人來說,職場中多得是不知道的常識。令人驚訝的是,迎接他們的老鳥和主管其實也和他們有同樣感受。讓我們來聽聽他們評比彼此的傻眼排行榜。
(以下是日本職場的統計,並非台灣哦!)

◆菜鳥好傻眼◆

第一名  發言和請假都得看臉色

社會新鮮人最困擾的是無法自由發言或休假的職場氣氛。「說了多餘的話之後氣氛變得很尷尬」(27歲女性)、「在事前的『搓湯圓』階段事情就已經決定了」(29歲男性)等等,這些獨特的決議體制都讓年輕人相當困惱。

「有『不能申請特休』這樣的內規在」(26歲女性)、「休假的時候必須要對每個人說明原因」(25歲女性)等等,驚呼實際情況未免落差也太大了。

【老少女碎碎唸:對於重視私人時間的新世代(別忘了我也是),「不能請假」列居第一絕對贊同。至於「搓湯圓」,是日本人特有的工作模式,本人也是被訓練了好久,吃到不少苦頭後(被噹了無數次),直到這一、兩年才被同化成接受此體制來工作。】

第二名  沒有工作的指導手冊和說明

 

現實社會中多的是沒有用文字書寫成指導手冊的工作。「其實看文字比較容易記得起來,沒有這樣很難做」(28歲女性),對於習慣指導手冊的社會新鮮人而言這也是相當困惑的原因之一。

確實有工作是很難以透過指導手冊進行,但是「沒有指導手冊,錯誤不會被改善」(29歲女性)、「每一項都是用嘴巴說明很沒效率」(28歲女性)等等,指出這些問題點的意見也相當令人注意。

【老少女碎碎唸:確實感覺得出來日本人很愛指導手冊和SOP,他們不習慣台灣人的隨性,但有時候又很羨慕台灣人做事的彈性,所以他們自己也在變化中掙扎吧。】

 

第三名  刮颱風、下大雪也上班

「社會持續少子化,連學校也將小孩子當成顧客」,管理顧問公司桑原正義先生如此表示。比起隨己意之便,菜鳥們想要將自己的意識切換成先以組織或交易對象為優先,似乎在這點上吃了不少苦頭。

特別是遇到壞天氣或天然災害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更是明顯。「即使遇到大地震也出勤」(29歲男性)、「即便颱風直撲而來也準時上班」(25歲女性)等等,這些都是出了社會之後所受到的衝擊。

【老少女碎碎唸:日本上班族沒有所謂的因天災停工這回事,想必這點應該是讓很多人佩服不已的(怎麼可以奴到這地步)。上大學的時候可以因天候不佳、心情不爽等任何理由翹課,可是出了社會就無法如此,這也難怪他們會嚴重感到心理不平衡。】

 

第四名  不太約聚餐喝酒

以前出席餐會都是半強迫式,但或許是這現象所引發的逆向反應,現在則是猶豫要不要約菜鳥喝酒聚餐的老鳥增加了。另一方面,年輕人卻覺得有點不太滿足地發出這樣的聲音:「都不約吃飯喝酒」(26歲女性)。原本以為會被老鳥們問「要閒聊『沒事的話要不要去喝個兩杯』之類的話,沒想到和原本的一般印象不同」(37歲男性)。老鳥們似乎也有對菜鳥太客氣的一面。

【老少女碎碎唸:確實也曾聽過台灣人發出類似的意見,不過個人倒是覺得要看職場氣氛,搞不好他們那個部門就是不太和樂,那麼誰還想要約同部門的吃飯。】

第五名  工作拖拖拉拉

因工作方式改革而準時下班的公司增加了。即便如此,似乎在社會新鮮人的眼中還是有很多浪費時間的事情。「認為加班是美德的『老人』很多,一點也沒有考慮效率在工作。」(29歲女性 ),這樣的指摘層出不窮。

「因為低薪,所以到了下班時間也留下來,想透過加班費來賺錢的人大有人在」(26歲女性)等等,可以看出年輕人意外冷靜地分析老鳥背地裡的打算。

【老少女碎碎唸:台日都好不到哪裡去。有一個「認為不加班是美德」的職場很重要,有一個非低薪的工作更重要。】

 

第六名  很多不依據數據的舊式判斷

不少人認為企業是會依據數據進行合理的判斷。但是出了社會之後才發現「以個人的直覺下最終判斷的情況相當多」(28歲男性)。「工作這麼久了結果還不太會說明、也不太會使用機器」(26歲男性)等等,也有菜鳥對於老鳥們不擅用軟體和機器的弱點搖頭嘆氣。

【老少女碎碎唸:依個人喜好下決定的慣老闆應該不少。不管哪個時代都會有同樣的菜鳥心聲,我也抱怨過不太會用電腦的中年主管。不過,當自己已經越來越接近那年紀,老少女也能一直努力成為不要讓菜鳥搖頭嘆氣的老鳥。】

 

第七名  不太過問私人事情

不隨便分享同事個人情報的職場增加了。有贊成的一方:「沒有男朋友也不會被問,真是鬆了口氣」(28歲女性),也有不太認同的一方:「可能是怕造成性騷擾,所以在餐會時也不會觸及私人話題,會提及的也只有同是男性才會」(24歲女性)。約一起去喝酒也是一樣,被要求要依場合應對。

【老少女碎碎唸:任性的菜鳥……。】

 

第八名  服裝很休閒

(來來來,來台灣看,穿休閒(其實是邋遢)的人更多)

第九名  女性員工很少

(應該說女性主管很少吧?不過,日本前一世代的職場根本是男人的,現在逐漸有一點點在改變了,依社會趨勢,女性員工有越來越多的傾向。)

第十名  老愛說以前也是菜鳥時代的英勇事蹟

(這一點應該不管是菜鳥還是老鳥都很惹人厭。)

■老鳥都驚呆了■

第一名  用朋友的口吻搭話

養育現在的20幾歲年輕人的家庭和社會,對於上下關係並無以前明確,有老鳥感覺「有的時候會像朋友一樣裝熟(43歲男性)」。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不管說什麼,都用『真的嗎』回答(44歲男性)」、「我在跟他說認真的,他的回答卻是相當輕浮(41歲男性)」。日本能率協會管理中心的齋木輝之先生指出,「因IT技術的進步,隨時都可以直接連絡到想要找的人,導致直接面對場面和狀況的經驗變少了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老少女碎碎唸:裝熟不分年齡,各世代都有這種人。】

 

第二名  善於在人前說話,例如發表等

受到國際化趨勢的影響,原本日本的教育中主流教課模式是默默聽課,現在在眾人面前發表自己意見、討論的機會也逐漸增加。

在職場上也引起了一些變化;「在會議中即使臨時被指名也會侃侃說出自己的意見」(55歲男性)、「自己在同樣年紀的時候就沒辦法這麼回答如流」(40歲男性)。不少老鳥對此抱持好印象。

【老少女碎碎唸:終於出現一個好評了,只是老少女沒有什麼菜鳥同事,所以感覺不出來……。】

 

第三名  重視私人時間

工作的時候,為了要趕上截止期限而產生的加班居多。菜鳥因為還無法習慣將顧客關係放在優先順位的生活,所以出現相當嚴厲的批判:「即使在發生問題、忙翻的時候也能像沒事般地請假」(43歲男性)、「約去男性同事之間每個月一次的餐會也能堅決拒絕。」(54歲男性),也有人對於年輕人和50幾歲中年人之間的交流不順感到可惜。

【老少女碎碎唸:不愧是日本職場特性,認為組織比個人重要。老少女認為重視私人時間是個人的權利,不過我自己是會盡量不要造成同事的困擾,因為職場關係是互相得來的。】

 

第四名  不和周圍的人競爭

不知道是否因為少子化的緣故,現在20幾歲的年輕人相對缺乏競爭意識,容易被認為「沒有霸氣,感覺平均滿足於現狀」(47歲男性)。年輕人也有理由:「再怎麼努力,也會被人家說為什麼差這麼多,所以就沒有幹勁了」(29歲女性)。J-Feel管理顧問公司高橋克德社長指出,「在呼籲改變工作型態的時代,很難要求員工要以不惜加班也要對工作負責的管理職為目標而努力。」

【老少女碎碎唸:台灣似乎也有這種傾向?】

 

第五名  必須要從頭教到尾

對於習慣指導手冊的20多歲年輕人,老鳥們是怎麼看的呢?令人注意的是「欠缺自發性」這樣的意見。「沒有從一教到十就無法理解」(34歲女性)、「沒有想要從老鳥的工作方式中學習技能的態度」(55歲男性)。

「上高中念大學的時候,什麼都是從頭包到尾教到會,一路來都是受到這樣教育的年輕人很多。」(45歲男性)等等,也有人認為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到出社會為止的教育實在過度呵護了。

【老少女碎碎唸:剛好菜鳥那邊也出現同類卻相反的意見,很有趣,兩邊去打一打好了。】

 

第六名  不隱瞞對工作的不爽

不習慣工作內容的菜鳥很容易感到壓力。但是對老鳥們來說,壓力是因為要和自己妥協的意識過於強烈,但表達不滿則是「要經過各種努力或想辦法才能順理說出來的」。招募管理顧問的桑原先生認為,「老鳥們在技術面的指導變少也是有所影響。」

【老少女碎碎唸:沒做到什麼努力也敢直接表達對工作不爽的人到處都有,不是只有菜鳥。】

 

第七名  不會主動接聽辦公桌上的電話

很多公司認為接電話是菜鳥的工作。對於社會新鮮人的態度,有人這麼說:「不接電話這件事和自己年輕的時候最不一樣」(44歲男性)。

說起來,可能是最近沒有固定電話的家庭增加了。也有菜鳥自己說了:「不知道怎麼打外線」(27歲女性),菜鳥似乎也有不習慣機器使用方式的一面。

【老少女碎碎唸:咦!?這好似曾相識。不是和菜鳥的某意見雷同嗎?其實,菜鳥不接桌機,這是老鳥沒教好吧!】

 

第八名  網路搜尋很快

(搜尋很快,但要搜對啊!不過,似乎有部分少年仔連搜尋都不會,以後徵才條件欄裡是否應該要增設:網路搜尋力佳?)

第九名  餐會時,一開始就點啤酒以外的飲料

(日本聚餐喝酒時的特有情況,打開菜單第一句話幾乎是「先來杯啤酒」,但一開始就開口要喝調酒的,鐵定馬上被認為是難搞的角色。這樣的年輕人俗稱不會看臉色。台灣人的一般聚餐不太會喝酒,所以反而會變成:「辦公室約團購叫飲料外送時,開口就說「我不用,因為常喝飲料會胖。」)

第十名  被分配到各部門之後,也會和同期進公司的同事用通訊軟體聯絡。

(不太懂這點被列入前十名的原因。老鳥這麼討厭和同期的同事連絡嗎?)

 

==========

不管哪個時代都會有世代鴻溝

從培育人才的專家眼中看社會新鮮人的特徵是「既冷靜又實際現實」、「省卻浪費」。沒什麼經驗,「但是對於統整網路上的資訊、提出一定的成果相當有自信」(招募管理顧問桑原正義主任研究員)。在此調查中,可以看到年輕人認為自己所處的職場「拖拖拉拉」、「沒有指導」。

另一方面,30歲以上的員工是透過經驗學習工作的世代。因為擁有很多自力尋出答案、解決問題的經驗,對於社會新鮮人則是嚴厲地批評「沒有從頭教到尾就什麼都不會」。

但是,這樣的世代鴻溝是世間常態,老鳥對菜鳥嚴苛是亙古不變的啊!

※剪報出處:僅翻譯部分文章,源自日本經濟新聞  2018年3月24日  何でもランキング(原文:https://style.nikkei.com/article/DGXMZO28377070Q8A320C1W03000?channel=DF180320167086

編輯樣 雜誌編輯現場班 成果賞析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從去年7月參加學學文創所開設的《編輯樣》初級雜誌編輯班、9月的專業編輯寫作班後,第三期進階等輯的雜誌編輯現場班在今年年初胎死腹中一次之後,終於在夏天又湊足了報名人數正式開班,也重啟了我周日早上坐2個多小時到台北,上3個小時的課後再坐2個多小時回家的毅力戰。

8/7開始到9/11的六個星期內,在最後9/11時候就必須產出一本實體雜誌,這對初學者來說是壓力極大的挑戰,所以老師在上課前就先寄發「警告信」,告知若是完全初學者可以先自行告退說ByeBye。實際參加後發現,這課程連有經驗者都是極大的瘋狂挑戰啊!

首先,老師依據上課前學員所提交的個人簡歷後分組,每一組裡面都安插了一個美編。但學員皆是陌生人,每週上課只有3小時,全部得透過私下討論。加上每個人白天都有工作或課業,這已經不是實力的問題了,完全是與時間賽跑。

首週即進行了組員自我介紹(其他兩組有5人,我這組只有4人,加上當天還一位缺席)、訂定雜誌主題、風格、品牌精神等,一開始就撞壁連連,更別說中期的專欄訂定、內容討論,和後期的工作分配、採訪安排、內文撰寫和排版。我們這組天生體質不良(人數比人少,組員中途住院等狀況頻發),加上採訪安排不順,後來實際上我們繳了白卷。最後一週,我還是硬著頭皮、花800元的車錢去聽其他組的發表。(下一回再分享老少女本人覺得很棒的企劃,雖然中途夭折。)

這次的挑戰,老師事先提供了幾個條件設定:主題是地方誌、創刊號在9月發行、騎馬釘、2台32頁(不含封面封底、彩色或黑白由各組自行決定)。在排版的時候突然又出現第二重情境狀況,就是32頁中必須要有4頁的廣告。這還不打緊,在倒數最後一次確定排版後又出現第三重問題,中間必須臨時插進下期預告。老師的每一種情境設定都是在模擬實際雜誌現場所會發生的突發狀況,但是現實一定比這些設定還殘酷。

上圖是其他兩組的成果,地方主題都是台北。這也沒辦法,因為除了我是中部當天來回去上課的瘋子,其他都是現居台北的學員,要處理地方誌的問題最快就是從周遭生活下手。

雜誌的目標讀者都是從外地到台北討生活的移居者,但主題略有不同。

 台北新鮮人:提供初到台北者各項生活資訊等等

入北者:給來台北生活的人歸屬感與冒險精神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台北新鮮人》的美編似乎是新手,所以排版等都比較保守與…普通。以下是內頁欣賞。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不知所云的開門頁(評審老師說的)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實際上共有12位,我只有放上其中一部分。缺點是相片是私人提供,造成相片品質不優。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專題是不錯,但被評為太像業配文。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概念不錯,但同樣在美編上滑一跤。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浪費了版面,1P就夠的專欄。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同樣覺得有點浪費了版面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太像政府刊物的排版了@@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浪費版面3(廣告頁面我就沒放了)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入北者》很明顯是美編主導(且是經驗豐富者),老師沒說不好,因為某國際時尚雜誌也是美編主導。整體設計充滿復古感。

Jpeg

排版的禁忌,不得廣告對廣告。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看起來很不錯,但老師評整體色調太沉重。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走訪入北者五名,其實就是這小組的五人,自己身先士卒。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初級入北者,報告會當天才說自己剛找到台北的工作。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很有個性的美編本人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同樣也很有個人特質的組員,本業為設計。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被很多人喜歡的專題開門頁,但老師說相片可以選更符合主題的。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同樣被兩位評審老師都很喜歡的專題,但失敗點在那個牛肉麵  = =。因為這篇是要講鄉愁,牛肉麵沒有鄉愁來湊一腳幹嘛呢~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很多學員喜歡這專題的排版,但評審老師不愛,自嘲可能是年紀大了。不過內容都是從維基百科來的是最被詬病的。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這篇內容一開始引起一小段有點火花味的討論,認為內容與雜誌主題不符。但老師最後說出癥結點:這是作者的專欄,個人觀點發揮的地方,與雜誌主題不要偏差太多都是可接受範圍。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最標準的專題,作者本業是記者,內容介紹得相當好。

Jpeg

下期預告很讓人有意願想買下一期

 

以上是兩本雜誌成果的頁面(並沒有全數附上),在短時間內即可產出創刊號,雖然不像市面上販售的雜誌般如此精采,但這份作業成果卻讓繳白卷者極度慚愧。

如果有人有興趣上《編輯樣》這堂課,要有以下要件!

1.先準備三期共計約20,000的學費(一堂課學費不便宜,又只有3小時,千千萬萬不要翹課)

2.台北以外居住者需要多花上數倍的時間和金錢在交通上

3.具有團隊合作意願者佳

4.工作/課業外仍有時間配合做作業者

5.不介意提供個人Line或FB資訊者(因為多半是透過通訊軟體開會)

6.不會強力排斥需要立即上台發表者

可能還有其他要項,但這六大項都要克服是真的挺難的。若對《編輯樣》課程有興趣者,歡迎詢問,畢竟有三期課程、每一堂課都出席的只有老少女本人啊!

草莓的聖誕糾結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發覺,比起草莓蛋糕上的草莓,當草莓派上的草莓,似乎比較適合我。

 

年歲到了30,才知道何謂聖誕夜的交換禮物。三年前曾在部門內玩過一次,儘管是在辦公室內的排隊抽籤,但既緊張又期待的心情簡直和等待與學生時代暗戀的人相會一樣。

 

今年,來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二次交換禮物,但分成兩種形式。一種是分享歡樂散播歡笑的團體活動,一種是想給人一份驚喜的自發性行為。

 

興致勃勃地準備了禮物給團體,望著自己準備的禮物,突然驚覺,在理當歡笑的聖誕夜中,曾有歡樂記憶的次數連單手的手指頭都嫌太多。此隕石落下般的打擊,讓我決心雪恥,期盼走進團體享受聖誕夜,以便將歡樂記憶集滿五點。

 

交換禮物的現場就像是大家蹲在軟綿綿、溫馨十足的海綿蛋糕上,大家一起手牽手嘻笑作樂,偕同合作一起當份充滿聖誕氣氛的草莓蛋糕。此夜的孤獨是被排擠的,一個人過節會被當成受虐者。可是,老少女已經可預測到,自己表面上會是當顆蛋糕上陪笑開懷的少女草莓,但內面其實是被海綿蛋糕壓成草莓泥。我不知道能夠承受多少聚餐飲酒作樂後的落寞,那個輕易轉個身就會被撞傷的空虛心靈中,聖誕歡樂的記憶既然如此稀少,那麼也不差這一次。

 

最後,我選擇將禮物推進團體中,人則是翹掉了活動,選擇自虐地當個真切的被虐者。

 

另一份禮物我是送給了一位可愛的朋友,因為有趣滑稽的小禮物讓我想起他。這不算是交換禮物,單純地想表達這份充滿歲末年終感謝大放送、想讓人開心的心意。

 

只不過在聖誕節裡,似乎不容許單方向的心意。隔天的甜美回禮,讓人回味無窮。

 

一份充滿濃郁香味、草莓堆三層的草莓派,每一個角度都可口得讓人的唾液快要分泌成小河,每顆精神飽滿的草莓彷彿都在告訴你,我們這些草莓無須狂歡作樂,有的只是靜靜地堆成小山陪伴你,雖然可能有點重,也有可能會互相擠壓到破皮,但只是要讓你知道這段時間裡,其實你並不孤單就好。我仔細地聞著草莓派,莓甜味竄進了鼻腔,卻讓我感覺鼻頭酸酸的。

 

我小心翼翼地咬下滿嘴草莓,臉頰內鼓著濃郁的莓味,聖誕回憶本該是一如往常的平淡無奇,卻因驚喜,滿足都快要淹到鼻梁。

 

因為意外的回禮,才發現,其實我這顆遇到節慶就易感到受傷的草莓,既然不適合在草莓蛋糕上的出席,那麼就坐在草莓派皮邊上,感受朋友給予的溫暖,或許就足夠了。

 

遇上明治大學建築史‧建築論研究室之濁水溪沿岸聚落調查

星期天午後大雨稍微停歇之際,穿上夾腳拖鞋,踏出家門透透氣,走沒100公尺,在半路中遇見兩個學生拿著A3大小的塑膠夾板,上頭夾著許多密密麻麻的大圖,對著我們常視而不見的破舊磚房照相。

一位阿嬤推著孫子也和我們一樣出門呼吸雨後的空氣,向前問問那兩個年輕的陌生人到底在幹嘛,我看見女學生拿起胸前的名牌跟阿嬤說明,阿嬤沒多說什麼,只是含糊地點點頭,又推著娃娃車離開。

我盯著他們倆,嗯,這兩個不就是我昨天在鄉內的FB上看到的日本人嗎?

他們看見我們也在對著他們瞧,便對我們微笑著點了點頭,我隨即問了句:「日本人?」不出所料,兩個果然驚訝地回:「你怎麼會說日文?」稍微跟他們解釋過後,問清楚了他們來我們這小鄉下的用意。

原來他們是明治大學建築系的學生,他們的研究室在研究台灣濁水溪沿岸的聚落形成歷史,所以到溪州來。我反問了,若要調查濁水溪,這裡已經快下游了,應該先從上游開始,不是嗎?女學生回,他們教授研究這個題目已經15年了,一開始也是從上游開始,今年第15年才到達溪州。而他們團對這次有十個人一起來,其他人去別的地方。過沒多久,另外一組的一個男生騎著腳踏車靠近我們,他可能好奇為什麼這組的人可以逮到人問話吧,我才覺得奇怪你們這些學生沒有人會中文,又沒有其他翻譯跟著,是要如何進行訪談哪?

一個題目研究15年,而且還是別的國家的歷史(好吧,以前是他們的殖民地的歷史),我想要是台灣的高等教育機構應該也無法提供經費支持這樣的文科基礎研究吧。

一來一往地,我們就在路邊聊開了,聊到我們是一直住在這邊的人家,從祖先跨海來台就是在這定居,所以有問題的話,我盡量幫忙。他們一聽到我家90歲的阿媽健在,兩個眼睛一亮,馬上詢問是否可以訪問一下阿嬤。我回當然可以,他也應該在家,如果不在家有可能就是在附近散步。

最後,他們就跟著我們走回家。大雨的關係,所以家裡大人都在家悶著。因為我莫名其妙我帶回兩個日本人,幾乎全部的人都醒了,連阿嬤原本在念經的,都聞聲走到客廳當起田野訪談的主角(當然還有配角阿爸)。

經過這次幫忙他們做訪談,終於知道田野調查有多麻煩了,因為人類的記憶真的很不牢靠,更何況是要問起老阿嬤70年的事,除了一再確認是空襲前或是空襲後,也必須將位置描述得更佳符合現在的印象。好在他們也佐以許多舊資料、地政歷史資料和地圖方便阿嬤和阿爸喚醒記憶。

在一連串的台語日語夾雜,甚至有時加上阿母對著他們說中文的窘境(明明他們就聽不懂啊),我想他們兩個一定懷疑這樣是否能夠採訪到什麼。最後終於將所有記憶拼湊了起來,不愧大家花了一個多小時打混仗,而此時夕陽已無留下任何色彩,時間進入夜晚。

隔天,他們兩個在我尚未下班時又到了我家,但因為家有惡犬而遲遲不敢走進庭院,聽說阿母後來發現了之後,又和他們在門口比手劃腳了一陣子,其實他們只是為了感謝前一天的訪談,送來一支日本竹製扇子。

突然覺得,人的相遇都是如此偶然和奇妙。現在,經常有人喜歡將日文的「一期一會」直接拿來用,其實那只是和中文的「惜緣」一樣。如果,那天下午我懶得出門,那麼也不可能遇到他們,而也不會得知外頭的世界有人正在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研究,一切都是緣分。

備註:有興趣的人可以連上他們的指導教授青井哲人研究室的網站瞧瞧,上面也可以看到近幾年他們在台灣所進行的調查概略,一直疑惑著我的每年經費來源也列在下方。每年都需要這麼出動多人來台灣進行田野調查,勢必要不少經費,光是經費來源就可看出不愧是較上層的知名大學才會有的規格。至於台灣,如果不是國立大學,這樣子培育學生的方式,我想就別想了吧。

井哲人研究室http://www.meiji-aoilab.com/taiwansurvey/

隔天地方版報紙上也刊登了青井教授的相關新聞

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817004341-260405

【平民貴族株式會社】產地直銷團購不厭煩

From:Akira

To:全公司

大家好

今年自家的小蕃茄經開始採收了,一盒100,有需要者請回覆。

 

From:Betty

To:全公司

各位同仁

我家隔壁的高麗菜田盛產過多,價跌得很慘,希望大家可以幫幫在地農民。

高麗菜一顆20元,半顆也賣!

 

From:Kevin

To:全公司

大家好太太娘家種的秋葵現在開始賣了,一把50,需要的人跟我說。

 

From:Da-chin

To:全公司

去年頗受好評的朋友種的斗六文旦現在開始預購,一箱600,下星期一結單喔!

 

From:Shu-yun

To:全公司

我家的有機鴨蛋一盒80,品質保證,歡迎有需要者回覆給我。

 

 

鄉下公司的好處之一,每年不定時地會出現當地同事的親朋好友的產地直銷訊息。產地直銷的好料特別多,價格是產地價,還不會收運費,連日本人有時候也會一起訂購。

蟲災毀容實錄

隱翅蟲

有的女明星可能會被惡質記者在報章雜誌放上個「驚爆整容實錄」或「直擊整容實境」之類的八卦文,但沒人會放上毀容實錄的吧!

 

在重大工安之後,想想小女子這種小到不足而道的微傷算什麼,但想想在悶熱夏天裡,這種超微型炸彈可是充斥在你我周遭(更慘的是,不知為何是充斥在本人房間內),一個不注意,你可能就得去找皮膚科醫生。所以我必須充滿大愛,自爆慘況,告訴大家一定要注意這「死小蟲」。

 

老少女已經連續兩週遭受隱翅蟲攻擊了。

 

第一次是上週睡前,原以為又是蕁麻疹發癢,大腿外側搔了搔之後發現十幾分鐘仍然紅腫,直覺就是「唉呀!這下中了」。還好,是個約三公分長的傷口,使用之前留下來的隱翅蟲皮膚藥,擦了一個星期終於開始結痂。

 

第二次則是發生在今天早上,這可是悲劇一場了。

 

昨天早晨其實就是前兆,但又單純以為是蕁麻疹發作(神經大條就是這樣),因為上至額頭夏至臉頰處皆有過敏的感覺。擦了擦過敏藥、上妝後依舊上班去。下午到洗手間照鏡子時,還覺得怎麼蕁麻疹還沒退,殊不知那時已經中招了。

 

今晨起床,眼皮和臉頰一陣灼熱,明顯的紅色軌跡已在臉上劃上了一大圈(請見下圖),推測應是睡覺時不知臉上飛來了隱翅蟲,一手大揮之下的後果。現在有的傷口開始產生細小的水泡,會讓人誤以為是粉刺,但若一擠破,那可會氾濫成災啊!(現在災情已經夠慘重了)

 

話說回來,為什麼偏偏就只有我這麼「幸運」可以遇到這麼多隱翅蟲,無解。唯一可以防範的方法就是睡覺前檢查床鋪附近是否有隱翅蟲的蹤影,有的話,千萬不能徒手打死牠,只能大發慈悲心趕走牠,也不要碰到牠惡毒的翅膀,不然就會落得如同本人的下場。

 

雖然老少女不是靠臉吃飯的,但臉可是女人的第二生命,我可不想因臉上的傷疤,而引起有心人士為我寫七本小說。不管我體型如何走樣,就是臉蛋不能走樣。套句范爺說過的:「胖沒關係,美就行了。」老少女一路走來,至少是走在「不難看」的人生上啊!

 

晚間趕緊去看了皮膚科醫生,向醫生問了該如何防範留下疤痕,他很隨性地說:「沒辦法喔!還是會有點黑黑的。」這……這未免也直白了吧!

 

為了能夠繼續走在「不難看」的人生上,現在只能先將廣大的傷口面積顧好,接著就是終極防曬作戰。如果你看到炎炎夏日下戴著口罩、帽子的老少女,請讓一切盡在不言中,千萬別再掀起傷心往事。

picture

【平民貴族株式會社】蒜先生的打算

E9878EE88F9CE78292E38281

一間在鄉下的日商公司,無論多偏僻,總是會有外來的求職者來此地工作。而他們的到來總是會帶來不少生活價值觀的趣事,特別是當城市人到這裡。

公司雖然是日商,但一點也不時髦也毫無國際化感,但卻被在地人認為是「貴族公司」。在「貴族公司」中總是會出現一些城鎮公司裡不太可能會看到的「奇景」或趣事,因為太有哏了(也有可能是本人笑點太低),故一時興來想學學漫畫《平民貴族》來說點我們這些平民在此地即在貴族公司裡所遇上的趣事。

第一集,打從蒜先生開始說起。

蒜先生剛進公司、搬到雲林不久,愛做菜的他,馬上就知道哪裡有傳統市場和黃昏市場,他也深知那裡才是平民生活的精髓所在。

只是上市場買了幾次菜之後,他發現……這裡的菜販不太送蒜頭(新鮮還帶綠葉的那種)。偶爾炒菜打算要放蒜發現沒蒜時,到市場也很少看到有人在賣。

不到兩星期,他某天終於忍不住開口問了一個菜販:「請問你們這邊有在賣蒜頭嗎?」

菜販:「蛤!?蒜頭?阮沒在賣!蒜頭幹嘛買,種就有了啊!」

蒜先生:「呃……………………」

這得要怪蒜先生沒先收集好情報,怎麼會不知到這裡是全台灣蒜頭的最大產地呢。不過,他學習力也夠強,打算需要蒜頭時再跟公司裡的蒜頭王子開口要就好了。

 

 

 

 

 

 

 

厲害的是完美演飾第三人格的人

illust03

官廳的A官員前一天不小心與O公司採購課的K小姐發生擦撞事故,兩灶無事,K小姐說她無大礙,A官員拿了張名片給K小姐,表示如果真的哪裡不對勁,請趕快跟自己聯絡。之後,當場言和,雙方離場。

 

隔天,A官員依舊擔心K小姐的狀況,直接聯絡日常業務來往頻繁的O公司人資部C小姐,告訴C小姐有這麼一回事。同日,K小姐打電話給A官員了,表示自己的手臂腫起來了,請A官員處理醫藥費等相關事宜。A官員再次打電話給C小姐,請C小姐先代為慰問一下K小姐,醫藥費事宜他會再自行處理。

 

C小姐前往探視採購課K小姐的狀況,K小姐的手臂確實又紅又腫,已是兩倍大的傷勢。C小姐接著向總經理報告此事。

 

總經理:你趕快想辦法包個1800給K小姐,接著再告訴A官員說K小姐沒什麼事,不用擔心。人家打電話過來了,就是要我們息事寧人,你不懂嗎?

 

C小姐:可是A官員不是那種人,他是真的很擔心K小姐的傷勢。

 

總經理:總之你趕快去辦一辦,人家沒有明講我們也要緊急對應。

 

C小姐弄了張計程車收據,向財務申報了出差費,弄出了1800包了紅包給K小姐,表示是A官員的心意。

 

但未料,A官員真的是個好人,一直掛心K小姐的傷勢,隔天自行到大門櫃臺找K小姐,親自慰問,並奉上慰問金3000元。

 

這下子出包了,採購課的課長前往人資部找C小姐理論:「你們人資怎麼幹的啊?擅自揣摩別人的意思,搞得兩方難堪!」此事,也一下子吵到總經理那兒去了。

 

總經理跳腳,立即喚來C小姐,當眾責問為什麼擅自進行這樣的行為。

 

C小姐的臉色一如往常,冷靜地回答了。

 

「是的,總經理,我錯了。下次絕對不會讓這種事再度發生。」

 

這是昨天老少女聽到的實例,當下折服於C小姐處理暗黑危機的手段。

 

C小姐說,當人資處理的都是人的問題,要面對的是各種險惡的人性,所以多多少少要有點城府,一條腸子通到底的人很難做得下去。當時一定要給總經理面子,因為上位者通常都死要面子,你沒讓他有好台階下,以後沒台階的是自己。要讓主管覺得他欠你很多,這樣你以後才好做事。

 

我再度折服於C小姐的職場拼鬥哲學。

 

我想像自己若在那場面,一定會為自己被栽贓而氣得像笨蛋一樣咬牙落淚,或為自己的正義爭得你死我活,要像C小姐一樣聰明完美演出第三人格,那麼可能事前要先灌完兩瓶紅酒,事後再到媽祖前面懺悔。

 

但C小姐因此而幹到人資副總,年收搞不好都逾300萬,而老少女已經預見未來將在管理師這一層苟活,直到老闆被氣到砍我頭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