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聖誕糾結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發覺,比起草莓蛋糕上的草莓,當草莓派上的草莓,似乎比較適合我。

 

年歲到了30,才知道何謂聖誕夜的交換禮物。三年前曾在部門內玩過一次,儘管是在辦公室內的排隊抽籤,但既緊張又期待的心情簡直和等待與學生時代暗戀的人相會一樣。

 

今年,來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二次交換禮物,但分成兩種形式。一種是分享歡樂散播歡笑的團體活動,一種是想給人一份驚喜的自發性行為。

 

興致勃勃地準備了禮物給團體,望著自己準備的禮物,突然驚覺,在理當歡笑的聖誕夜中,曾有歡樂記憶的次數連單手的手指頭都嫌太多。此隕石落下般的打擊,讓我決心雪恥,期盼走進團體享受聖誕夜,以便將歡樂記憶集滿五點。

 

交換禮物的現場就像是大家蹲在軟綿綿、溫馨十足的海綿蛋糕上,大家一起手牽手嘻笑作樂,偕同合作一起當份充滿聖誕氣氛的草莓蛋糕。此夜的孤獨是被排擠的,一個人過節會被當成受虐者。可是,老少女已經可預測到,自己表面上會是當顆蛋糕上陪笑開懷的少女草莓,但內面其實是被海綿蛋糕壓成草莓泥。我不知道能夠承受多少聚餐飲酒作樂後的落寞,那個輕易轉個身就會被撞傷的空虛心靈中,聖誕歡樂的記憶既然如此稀少,那麼也不差這一次。

 

最後,我選擇將禮物推進團體中,人則是翹掉了活動,選擇自虐地當個真切的被虐者。

 

另一份禮物我是送給了一位可愛的朋友,因為有趣滑稽的小禮物讓我想起他。這不算是交換禮物,單純地想表達這份充滿歲末年終感謝大放送、想讓人開心的心意。

 

只不過在聖誕節裡,似乎不容許單方向的心意。隔天的甜美回禮,讓人回味無窮。

 

一份充滿濃郁香味、草莓堆三層的草莓派,每一個角度都可口得讓人的唾液快要分泌成小河,每顆精神飽滿的草莓彷彿都在告訴你,我們這些草莓無須狂歡作樂,有的只是靜靜地堆成小山陪伴你,雖然可能有點重,也有可能會互相擠壓到破皮,但只是要讓你知道這段時間裡,其實你並不孤單就好。我仔細地聞著草莓派,莓甜味竄進了鼻腔,卻讓我感覺鼻頭酸酸的。

 

我小心翼翼地咬下滿嘴草莓,臉頰內鼓著濃郁的莓味,聖誕回憶本該是一如往常的平淡無奇,卻因驚喜,滿足都快要淹到鼻梁。

 

因為意外的回禮,才發現,其實我這顆遇到節慶就易感到受傷的草莓,既然不適合在草莓蛋糕上的出席,那麼就坐在草莓派皮邊上,感受朋友給予的溫暖,或許就足夠了。

 

遇上明治大學建築史‧建築論研究室之濁水溪沿岸聚落調查

星期天午後大雨稍微停歇之際,穿上夾腳拖鞋,踏出家門透透氣,走沒100公尺,在半路中遇見兩個學生拿著A3大小的塑膠夾板,上頭夾著許多密密麻麻的大圖,對著我們常視而不見的破舊磚房照相。

一位阿嬤推著孫子也和我們一樣出門呼吸雨後的空氣,向前問問那兩個年輕的陌生人到底在幹嘛,我看見女學生拿起胸前的名牌跟阿嬤說明,阿嬤沒多說什麼,只是含糊地點點頭,又推著娃娃車離開。

我盯著他們倆,嗯,這兩個不就是我昨天在鄉內的FB上看到的日本人嗎?

他們看見我們也在對著他們瞧,便對我們微笑著點了點頭,我隨即問了句:「日本人?」不出所料,兩個果然驚訝地回:「你怎麼會說日文?」稍微跟他們解釋過後,問清楚了他們來我們這小鄉下的用意。

原來他們是明治大學建築系的學生,他們的研究室在研究台灣濁水溪沿岸的聚落形成歷史,所以到溪州來。我反問了,若要調查濁水溪,這裡已經快下游了,應該先從上游開始,不是嗎?女學生回,他們教授研究這個題目已經15年了,一開始也是從上游開始,今年第15年才到達溪州。而他們團對這次有十個人一起來,其他人去別的地方。過沒多久,另外一組的一個男生騎著腳踏車靠近我們,他可能好奇為什麼這組的人可以逮到人問話吧,我才覺得奇怪你們這些學生沒有人會中文,又沒有其他翻譯跟著,是要如何進行訪談哪?

一個題目研究15年,而且還是別的國家的歷史(好吧,以前是他們的殖民地的歷史),我想要是台灣的高等教育機構應該也無法提供經費支持這樣的文科基礎研究吧。

一來一往地,我們就在路邊聊開了,聊到我們是一直住在這邊的人家,從祖先跨海來台就是在這定居,所以有問題的話,我盡量幫忙。他們一聽到我家90歲的阿媽健在,兩個眼睛一亮,馬上詢問是否可以訪問一下阿嬤。我回當然可以,他也應該在家,如果不在家有可能就是在附近散步。

最後,他們就跟著我們走回家。大雨的關係,所以家裡大人都在家悶著。因為我莫名其妙我帶回兩個日本人,幾乎全部的人都醒了,連阿嬤原本在念經的,都聞聲走到客廳當起田野訪談的主角(當然還有配角阿爸)。

經過這次幫忙他們做訪談,終於知道田野調查有多麻煩了,因為人類的記憶真的很不牢靠,更何況是要問起老阿嬤70年的事,除了一再確認是空襲前或是空襲後,也必須將位置描述得更佳符合現在的印象。好在他們也佐以許多舊資料、地政歷史資料和地圖方便阿嬤和阿爸喚醒記憶。

在一連串的台語日語夾雜,甚至有時加上阿母對著他們說中文的窘境(明明他們就聽不懂啊),我想他們兩個一定懷疑這樣是否能夠採訪到什麼。最後終於將所有記憶拼湊了起來,不愧大家花了一個多小時打混仗,而此時夕陽已無留下任何色彩,時間進入夜晚。

隔天,他們兩個在我尚未下班時又到了我家,但因為家有惡犬而遲遲不敢走進庭院,聽說阿母後來發現了之後,又和他們在門口比手劃腳了一陣子,其實他們只是為了感謝前一天的訪談,送來一支日本竹製扇子。

突然覺得,人的相遇都是如此偶然和奇妙。現在,經常有人喜歡將日文的「一期一會」直接拿來用,其實那只是和中文的「惜緣」一樣。如果,那天下午我懶得出門,那麼也不可能遇到他們,而也不會得知外頭的世界有人正在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研究,一切都是緣分。

備註:有興趣的人可以連上他們的指導教授青井哲人研究室的網站瞧瞧,上面也可以看到近幾年他們在台灣所進行的調查概略,一直疑惑著我的每年經費來源也列在下方。每年都需要這麼出動多人來台灣進行田野調查,勢必要不少經費,光是經費來源就可看出不愧是較上層的知名大學才會有的規格。至於台灣,如果不是國立大學,這樣子培育學生的方式,我想就別想了吧。

井哲人研究室http://www.meiji-aoilab.com/taiwansurvey/

隔天地方版報紙上也刊登了青井教授的相關新聞

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817004341-260405

蟲災毀容實錄

隱翅蟲

有的女明星可能會被惡質記者在報章雜誌放上個「驚爆整容實錄」或「直擊整容實境」之類的八卦文,但沒人會放上毀容實錄的吧!

 

在重大工安之後,想想小女子這種小到不足而道的微傷算什麼,但想想在悶熱夏天裡,這種超微型炸彈可是充斥在你我周遭(更慘的是,不知為何是充斥在本人房間內),一個不注意,你可能就得去找皮膚科醫生。所以我必須充滿大愛,自爆慘況,告訴大家一定要注意這「死小蟲」。

 

老少女已經連續兩週遭受隱翅蟲攻擊了。

 

第一次是上週睡前,原以為又是蕁麻疹發癢,大腿外側搔了搔之後發現十幾分鐘仍然紅腫,直覺就是「唉呀!這下中了」。還好,是個約三公分長的傷口,使用之前留下來的隱翅蟲皮膚藥,擦了一個星期終於開始結痂。

 

第二次則是發生在今天早上,這可是悲劇一場了。

 

昨天早晨其實就是前兆,但又單純以為是蕁麻疹發作(神經大條就是這樣),因為上至額頭夏至臉頰處皆有過敏的感覺。擦了擦過敏藥、上妝後依舊上班去。下午到洗手間照鏡子時,還覺得怎麼蕁麻疹還沒退,殊不知那時已經中招了。

 

今晨起床,眼皮和臉頰一陣灼熱,明顯的紅色軌跡已在臉上劃上了一大圈(請見下圖),推測應是睡覺時不知臉上飛來了隱翅蟲,一手大揮之下的後果。現在有的傷口開始產生細小的水泡,會讓人誤以為是粉刺,但若一擠破,那可會氾濫成災啊!(現在災情已經夠慘重了)

 

話說回來,為什麼偏偏就只有我這麼「幸運」可以遇到這麼多隱翅蟲,無解。唯一可以防範的方法就是睡覺前檢查床鋪附近是否有隱翅蟲的蹤影,有的話,千萬不能徒手打死牠,只能大發慈悲心趕走牠,也不要碰到牠惡毒的翅膀,不然就會落得如同本人的下場。

 

雖然老少女不是靠臉吃飯的,但臉可是女人的第二生命,我可不想因臉上的傷疤,而引起有心人士為我寫七本小說。不管我體型如何走樣,就是臉蛋不能走樣。套句范爺說過的:「胖沒關係,美就行了。」老少女一路走來,至少是走在「不難看」的人生上啊!

 

晚間趕緊去看了皮膚科醫生,向醫生問了該如何防範留下疤痕,他很隨性地說:「沒辦法喔!還是會有點黑黑的。」這……這未免也直白了吧!

 

為了能夠繼續走在「不難看」的人生上,現在只能先將廣大的傷口面積顧好,接著就是終極防曬作戰。如果你看到炎炎夏日下戴著口罩、帽子的老少女,請讓一切盡在不言中,千萬別再掀起傷心往事。

picture

身體青春洋溢一點,千萬別讓胃大哥罷工!

MGcomplication

上了年紀後,經過了許多大大小小規模不同的胃痛,從上胃痛、下胃痛、胃刺痛、胃絞痛、胃筋攣、胃腸一起痛,要走什麼複和式路線就是當天的飲食而定。最近,不知怎麼回事,好像全台灣都開始流行胃痛這毛病,沒想到昨天火速地讓我遇上了精心膽跳的胃痛現場,只不過主角不是我(這該慶幸嗎?)。

 

大家都知道胃處在人類胴體的正中心點,一不舒服,全身上下都遭殃。胃食道逆流就痛在胸骨正中間的骨縫,胃酸力道強勁的時候會讓人感到失戀般的心痛胸悶;胃酸停在胃袋中大張旗鼓慶春節的話,那就等著鞭炮在胃裡炸得壁壁掛彩了。

 

去年,因為胃不好,被朋友說我怎麼身體一下子變這麼差,人也更加顯老了;今年過年又聽到小姑姑說身體檢查驗出幽門桿菌,年後準備吞胃鏡;但昨天初五全民正開工的時候,阿爸的胃卻鬧罷工了。

 

他該慶幸昨天我因公司多放一天假,因此一早便可以載他前往西螺的醫院掛急診。對胃痛不敏感(還是假裝堅強?)的阿爸明明就已經痛到站不穩身、大拉黑便了,竟然還只想到附近的診所就醫。雖然這麼說,常鬧胃痛的我也好不到哪去,也沒意識到黑便帶來的危機,懶得思考,還是載他到急診較快。

 

一掛號完,急診醫生隨便問幾個症狀後就說:「轉診吧,這樣要住院的,血流太多掉了,補個血吧!」看著一包500CC的血袋掛上鐵架,我和病人似乎才感覺到苗頭不對。多花了一個多小時、急診費用、救護車費用、特別護士費用之後,歐伊歐伊地轉到二妹就職中的醫院。

 

在急診室繼續輸血時,阿爸突然說想上大號,但護士禁止他起身,不得已只好讓他嘗試首次使用便盆。沒見過世面的我,見到尿壺、便盆還真的不知道怎麼使用,保全好心幫忙拿給我了,還反問他怎麼用。護士又藉機請保全幫忙,他只好不得已接回便盆、拉起隔簾教阿爸如何使用。站在隔簾外等待時突然想到,那……接下來怎麼還給他啊?總不能將裝著穢物的便盆又遞回給保全吧,我便先在心裡擬了個短劇劇本。等下先直衝廁所、倒進馬桶、再將便盆洗乾淨就可以了。

 

不過,這劇本在我看到半滿的鮮血時自動消滅。原來阿爸口中的黑便是這樣?!這明明沒便,全是血液了啊!好心捐血人的血液速速地補進人體中,但一下子又被踢出了大腸頭,不禁為沒空休息的血液大軍感到一股淡淡的哀愁。劇本一開始的「直衝廁所、倒進馬桶」這些步驟都還可以保留,只是將「便盆洗乾淨」這最重要的劇情結尾出乎意料地遇上瓶頸。

 

因為便盆傾倒的角度一個不對,我竟然將血便倒出了馬桶外,鮮紅的牆壁與地板,頓時讓人彷彿身在命案現場。拿了一大堆擦手紙擦拭四處流竄的血水,像極了失手破壞現場的阿呆,就怕身後突然出現準備上廁所的人真以為我幹了什麼好事。結果,廁所的擦手紙至少被我用掉了半包。我瞥了貼著「用紙偷竊者報警處理」警告的廁所門,再四處檢查是否有監視器,沒有人證,難保我踏出廁所不會馬上被警察出去,不禁為自己是否能順利從廁所脫身開始感到焦慮。

 

廁所內可直接清洗的地方只有洗手台,我也不想因在洗手台洗便盆而被保全架出醫院,或被醫院要求賠償一個無菌乾淨的洗手台,只能想盡各種方式利用坐式馬桶的流水清洗便盆中的殘血。努力了十分鐘,又浪費了一堆擦手紙將便盆擦得不見一絲血跡,終於才能心虛地還給急診室。

 

如此手忙腳亂了一陣子後,接下來是漫長的檢查等待、辦住院啦啦啦之類的,最終檢查結果就是胃潰瘍。沒想到胃大哥一個春節假期過得太快活,不想開工等著放爛的結果是留給你一大鍋的血便。他也不會因為見紅就收,就讓你一次大量失血、大貧血、輸大血……,光想像,我的身子都感覺變差了。

 

羊年,這人生的第四個本命年,真的要更加善待胃大哥,尤其在我聽到小叔叔之前是胃穿孔之後。看來今年加薪3%、幾個月的年終可能還不夠,得要再想想該如何巴結他了。下次見到我,如果覺得看來氣色有變好的話,那可能表示我成功了。

Screenshot_2015-02-13-21-35-42

 姓名學也測得出來老少女胃不好和發福?

 

 

直接買新的比較快!

未命名

認真觀看老少女廢話的人可能老早就發現了,是的,老少女的廢言著實已經成為網路世界的垃圾。也許有人晃了一眼點點就算了,但是對於各位看官在忙碌之餘、悠哉遨遊在網海時,廢言成了混在海浪中的障礙,對各位的休閒娛樂造成困擾,在此致上我最深的歉意。

 

這一年來真的寫不出來什麼好樣的,寫出來的東西頂多只能被當成廢物處理,連當下腳料的資格都沒有。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有的也只是人家回鍋煮到膩的廚餘。腦袋現在是被白蟻蛀殘了的木頭,今晚就崩壞也不足為奇。

 

記憶體沒有撐到滿,硬碟空間是空曠到說點悄悄話都能起回音的大,但重點是CPU從以前就沒好過,就算有再好的記憶體和硬碟也都是白搭一場。仰賴僅存效能所能產出的文字,不堪回首。

 

想必是被這一年來懶惰好玩所致的病毒拖垮了。它並非像木馬一樣致命,但緩慢的侵蝕才讓人失去奮鬥的意志及自信。

 

羨慕他人早慧的文字,崇拜他人滿溢優美又獨特的詞句,煩躁自憐自艾的思緒,厭倦只說不動腦的自己。

 

重複思考,為何同樣的景象、主題,他人組合出來的文字可以讓人心生感動。而現在的我,竟將枯燥的實地報導都做得讓人想放火一把燒掉,老少女不僅腦袋老去,連帶身心也都枯槁成木乃伊。

 

看著他人單純、不奢華的文字可以組織成完美的文章程式,雖知那也是靠長久時間耗盡腦力編撰而來的,但猜想即便將老少女這一整台送交給世界排名第一的修理大王應該也無法達到相同的等級。

 

話說話來,還有送修的必要嗎?

 

就如同部分3C達人所說的,直接買新的比較快!

 

 

經理,接受事實吧!

634442656089683750

說起社團的「經理」這名詞,想必看過日本校園漫畫的人都相當有印象。以前小時候每次在漫畫上看到這名詞時,難以理解為什麼一個幫社團把屎把尿、當跑腿、還得幫忙洗臭制服的女生要被叫做「經理」這麼高級的職稱。當然對日本人來說「經理」根本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名詞,只是對照台灣校園的社團文化,裡頭根本沒有符合「經理」這樣職務的稱呼,所以我猜當時的翻譯也只能偷懶地拿「經理」來用。

在日本漫畫中出現的社團經理,百分之兩百都是女生,而且!……一定是可愛的女生!當然在運動社團幾乎是男性天下的團體裡,在裡頭當經理,一定是備受寵愛(難道這些女生不曾被萬眾擁護的虛榮感給吸引?)。有多少校園愛情故事、熱血運動中兼具浪漫情節都發生在運動員與社團經理身上(這麼說來,校園運動社團的故事其實是針對少女的?) 

以上都不是重點。總之,對不懂「經理」何謂意義的小毛頭來說,那只不過是一個異國的特殊名詞、充滿少女幻想的不真實角色。 

可是,十年前當我第一次從台灣人口中聽到「社團經理」時,倒是驚得像看到兩百隻老鼠從我面前經過一樣。印象有點不是那麼清楚了,依稀記得是一個男大生介紹身旁的一個女生,對著我說:「這是我們社團的經理。」 

什麼跟什麼啊!?經理是什麼!?你們幹嘛玩日本那一套啊!? 

當場老少女(當時是名副其實的少女)多想好好地清淨他們兩個的腦袋,認真地告訴他們「你們活在台灣」。當然沒膽的我僅是歪著嘴角,尷尬地點點頭說聲哦。 

最後,我不得不承認,台灣現在的運動社團一定都有「經理」了。

 

首先要從去年參加公司內部的壘球隊時說起。因為隊員突然暴增,當時擔任臨時社長的同仁提出要重新選社長及希望有人有意願擔任經理的職務,讓社團可以順利進行活動。 

看到社團通知時,不難免老少女又要翻白眼了。好吧!諒你們是在日商工作,會本能地發出這樣的通知老少女就放過你們好了。不過,為了要矯正大家,經理都是女生在做的這種不平衡觀念,老少女當然沒有自願當經理(年紀上也不適合了:P),跑去參加公關組,經理,最終是男生擔任。 

今天,難得是壘球社團的第一次正式外出征戰,參加區域團體辦的XX盃比賽。但能夠參賽的人員很少,我事前就先被告知看能不能過去幫忙,原本當經理的人也要下場當球員,老少女暫時當起代理經理,而且是在對外的首次征戰時。 

比賽開始前兩隊要先提出攻守名單交給主辦單位及敵隊,名單的填寫、提交就交給經理。此外,就是訂便當等小事,簡單來說,是沒做到什麼像樣的工作。 

不過這攻守名單也真讓老少女大開眼界,名單最下方有一經理的簽名欄,原來社團經理已經被台灣廣泛接受,只剩下我還在大驚小怪。

DSC_2271s

 

真正的貧乏

真の貧乏

「其實,我是個貧乏的女人。」

 

第一次學會這樣的形容詞,是一個同學教我的。

 

她是個外表充滿氣質、清秀,曾有同學說她像松隆子,當時我覺得還好,但現在我每次在日劇或電影中看到松隆子時就想起這位同學。

 

或許因她年紀略長我們的關係,一開始覺得有點難以親近。成績優秀,步伐充滿自信卻不高傲,個人風格與班上同學迥異,是自成一人團體的。相處了一段時日後,發現她雖然內斂但其實是個相當好相處的人,個性沈穩、理性、不嘩眾取寵,但卻又懂得團體間的和諧。得知她的興趣是看電影和喝咖啡、一點小酒。她幾乎可以每周末到電影院報到,也曾經和她到家樂福買伏特加,因為她說睡不著的夜晚,喝一點點伏特加調酒能夠睡得很好。

 

這對當時宿舍生活只有電腦與上課的老少女來說,身旁有這種生活過得如此風雅的同學,能和她成為一個小團體,著實讓人感到驕傲。怎料印象中富擁涵養的她,會在聊天中說出「其實,我是個貧乏的女人」這樣的話。

 

即便她繼續描述她的生活和內涵是多麼貧乏,但我只覺得她那天只是突如其來的感傷,強說詞罷了。但究竟是為什麼她會認為自己是個貧乏的女人,我則無從問起。

 

接著,我的生活中已越發遇不到貧乏這兩個字了,除了生活曾經真的過得有些貧乏外,但在真實的物質貧乏生活中,是不會意會到世界上還有貧乏這兩個字的,多半想到的會是拮据、潦困或貧窮。

 

過了十幾年,我又重新尋回了這個名詞。

 

職場中有個女性,私自以為她的個性應是會惹得超過八成的地球人討厭她。

 

虛榮、說謊、猜忌、驕傲、拍馬屁、爭權、爭寵、喜發表盼招攬安慰的自貶……等等。和她相處過的人,在說起有關她的話題時,幾乎每個人都成了翻白眼小姐或搖頭先生。

 

有人持續受到她的轟炸,被炸到體無完膚,無處可躲。我是僥倖的,所以多多少少可以躲到發爆區域外避難。她越是發功,我越是覺得她可憐。怨嘆老天爺造人怎會如此粗糙,可以將人類九成的個性缺點都造在同一個人身上。

 

有同事說她醜陋,有同事說她可悲,但我說,不,還有一個更適合她的名詞。但當時我煩惱了三天、絞盡腦汁絞了三夜,依舊毫無所獲。終於在半年後的某天,看到松隆子的電影時,馬上想起了那個名詞。

 

貧乏。

 

那人即便物質過得富裕優渥,但是她的所作所為像是小孩子戲玩的泡泡糖,等到哪天吹到破了,必會黏得她的臉既難堪又淒涼。

 

哪種才是真正的貧乏,已無須多言。

寫作哪裡學?~日本的專門學校 文學相關學科

?

之前PO文說的補充資料,過了好些日子才將資料整理了一下,趕緊放上來,免得被認為是放羊的小孩。

 

就如之前所述,台灣訓練文筆、寫作相關的資源相當少,前幾個月的某日突發奇想在日本網頁搜尋了一下,驚呼日本專門學校的多樣化。

 

日本的專門學校和類似台灣的專科,但是沒有文憑,只有學習證明,不算是正式的學歷,通常是國中畢業後就讀,但其實社會人士也都能就讀,雖然有入學考,但好像沒那麼嚴格(不過應該還是有人沒法考上的吧)。

 

一開始我也以為日本的專門學校應該和台灣專科教的科系範圍差不多,仔細一查,根本無法比較起。雖然沒有文憑,但是學科多樣到眼花撩亂,要什麼有什麼。從園藝造景到整脊師,從秘書到攝影,從寵物美容到室內設計,應該只要想得到的職業需求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學校,所以連訓練文筆寫作的課程也可以開成二至三年的學制,在台灣什麼都得靠自修,自修修不好還只能慚愧地懺悔是自己沒天分(是說好像很多事情都是這樣,老少女已經快麻痺了)。

 

有的學校課堂中的講師就直接請產業界人士來上課,寫作課就直接請知名作家來上,也進行產學合作,快要畢業時也會幫忙找工作。以導演學科來說,很多現在日本知名的導演也是從專門學校出來的(不過不能拿專門學校和藝大比較,雖然出路都差不多,但學習內容及過程畢竟還是不一樣。)

 

以下的網頁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專門學校中有開設文學相關學科的共有101間,台灣連一間都搞不出來(但大學可以搞到很氾濫)。

 

文學相關中又有分不一樣的專攻:小說創作、漫畫、繪本創作、輕小說創作、童話創作、漫畫原作創作。連童話創作也是一個專攻,還得讀兩年!一年學費依照學科不同、學校不同也都不一樣,但通常是一百多萬日幣(30幾萬台幣),真不知是他們太會賺錢,還是台灣學校不懂賺錢。

 

先繼續本次的話題,我雖然沒有101所學校的課程都一一研究過,不過看了十幾間發現課程安排上僅有些微小差別,每一堂看得我都好想上哪!!!(拜託神讓我中樂透!現在老少女回去當學生,不想上班……)

2013-12-01204105

小說創作科(以東放學園映画專門學校為例)

◎實踐文章作法:學習易讀且正確的文章書寫力。每週必須提出課題或修改後作業,提升文章力。←已經先告訴學生每週都要交作業了,不想交的人不用來上了。

 ◎故事創作術:著眼於故事中基本的角色設定及世界設定,學習故事的架構方法。←這一門課很基本,可是台灣的文學營絕對不會教你這個。

◎長篇製作演習:講師個別指導,磨練腳本及作品,學習創作長篇小說。←看到個別指導都想站起來一鞠躬了。

◎故事創作方法:直接由人氣小說家、漫畫原作指導的講座。←這應該是所有菜鳥最想上的一門課

◎田野調查實習:為了寫追求真實性的作品,經驗田園調查(現地調查及史料收集)是必要的。←逆看看!田野調查耶!驚不驚人!好想學啊!(扭)

◎投稿製作實習:由各講座的講師個別指導,完成參加新人獎的作品。←再次逆看看!請問台灣的中文系會有老師幫忙個別指導參加文學獎嗎?有啦!自己去拜託老師就有,不是中文系學生可能有的還不知應該拜託誰,總之絕不會產生一年的課程。

 

輕小說學科(以專門學校Digital Art東京為例)

◎創作技巧:學習基本文章邏輯等技術、豐富的語彙及表現力。

◎設計理論:角色設計、世界觀設計、腳本建構等基本故事設計

◎作品製作實習:學習修飾故事、表現構成手法等,個別指導提高作品完成度。並協助原創劇本及動畫、遊戲等出版問世。

◎編輯製作概論:瞭解書籍、雜誌、遊戲等實際製作流程,學習讓自己文章完成至目標中的形式。←要進入這個產業,瞭解製作過程是相當重要的。

◎表現研究:從電影、動畫、微電影等影像表現學習故事主軸、角色建構等技巧。←絕對不是閉門造車,還得想到未來輕小說若被改拍成電影、動畫時,作者也必須參與企劃,免得被人牽著鼻子走吧。

◎想像力:透過訓練右腦、即興短篇製作等實習,學習從題材開始發揮想像力。←千萬不要再說沒有想像力就是沒天分這回事,我們的想像力都長期被壓抑,若無人釋放怎知自己的能力。

◎投稿技術:學習如何通過比賽募集的方法及審查的基礎。

◎數位輕小說:用製作數位輕小說遊戲的軟體,學習遊戲腳本的建構技術。←這一項明明可以是大產業的,可是台灣卻沒聽到什麼大的產業動向(還是我孤陋寡聞?)。

◎一般教養:學習社會上的一般常識和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等。←教職能技巧的學校都上這門課了,我們的大學和專科卻完全忽視一般教養,所以現在沒規矩的人才會這麼多?

◎OA實習:立案企劃、文章作成所必要的Word及Power Point等基本操作。←很多大學生畢業了連基本office都不太會用,我要是老闆請他們幹嘛?

 

劇作學科

◎劇本寫作I:學習劇本獨特的寫作方式,特別是基本的對白、寫景、腳本時間等劇本撰寫等必要技巧。

◎劇本寫作II:學習各領域及故事的創作、形式完成時,被要求的寫法特質和習慣。←「被要求」,嗯,很現實,先教你如何面對可能會遇上要你改劇本的業主。

◎劇本狀況心理:登場人物應該以什麼心理狀態完成角色的功能,顯示在各種人物的設定、性格及背景的心理狀況,使用具體材料及素材。

◎原作研究:學習創作漫畫原作的創作方法、腳本構思方法、故事的展開方法、角色設定、對白等,學會思考具有魅力的故事、角色設定的技巧。

◎表現研究

其餘課程和輕小說學科重複。

 

漫畫原作學科(東京Communication Art專門學校)

◎文章表現演練

◎採訪實務

◎創作技巧

◎編輯入門

◎漫畫製作

◎漫畫原作

◎劇本撰寫

◎團隊創作←有時漫畫是集體創作,所以也要知道團體如何一起做出好作品。

◎出道研究←這很妙!應該是教學生如何透過各種管道讓自己的作品問世吧。

(這間學校的科目沒有說明)

 

這次沒有整理童話創作和繪本創作學科,因為看到在台灣完全不會看到的「輕小說創作」和「漫畫原作創作」這兩個新奇的名詞就過於興奮了。但回想我們這些無法出國學習的人,要期待台灣的教育發展可以多元化到這種程度可能要下輩子了吧!雖然自己也可以去收集關於每個科目的資料,但畢竟課堂上可以吸收到的知識是更深刻的,所以這篇文是PO心酸的。

 

這次查完資料後,突然有個感想:台灣近年不是一直在推文創嗎?但沒有夠多的底層人才怎麼能夠持久?

 

老說要推電影產業、遊戲產業或漫畫產業,可是最重要的人才哪裡來?叫3個已經熟練的老鳥來當推手,5個一知半解的跟在後頭學,什麼都得靠經驗累積,搞不好一年之後又跑了2個,政府和企業只想在明後年趕快看到10倍以上的成效。人才都懶得培育,基本盤不夠穩,感覺輕飄飄的,一推就倒,錢不進來,產業自然不會茁壯。

 

文學創作是相當多文創產業的基礎,可以無限延伸,請想一想日本的商業鏈操作就相當清楚了。

 

一本好作品出版,接著就會有動畫、漫畫、遊戲、日劇到電影,動畫、日劇和電影還會有DVD、廣告代言及原聲帶,動畫和遊戲還可出版繪本、角色設定本、攻略本、公仔和玩具等等,想想這是幾兆日幣的流動,將文字所衍伸出來的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

 

雖然這麼說可能會被人說很勢利,也可能會有人認為這些文學學科的「文學性」不足,但老少女個人認為有商業性的文學,當然也會產出高文學性的作品也說不定。大家有錢賺,產業才撐得起來,文字的價值也才能被更多人看到,這不就是創作者的夢想嗎?

 

唉!總之,這篇文是PO心酸的。

號月星空 交響樂響徹西螺大橋

news201311010948120

每天奔馳在西螺大橋上,偶爾會發現一些新鮮事。像週一發現橋邊南岸的草地上開始搭建舞台,原本以為是這週太平媽出巡,星期日回鑾時為當晚的大型晚會所架設的。可是,連續幾天上班再看一眼,發現舞台異常的大,我還以為記錯活動,該不會是請明華園來表演之類的。

 

等到星期五,下班回家時在昏暗傍晚看見舞台的布幕已經拉好,但太遠又太暗看不清楚是什麼活動,這時我依舊以為是星期日的回鑾晚會。

 

直到回到家看FB,經由我們當地的地方粉絲團幫忙廣告後才發現,原來那個大舞台是要給交響樂團用的,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只是今天尚未到中午天空開始下起綿綿細雨,我推測細雨不影響音樂會的演出,頂多穿個雨衣在雨中欣賞罷了。直到下午五點多,雨勢慢慢大了起了,免不了開始擔心活動是否正常舉辦。

號月星空電影交響樂音樂會  開場前

幸好,濁水溪隔開了兩岸不一樣的雲層,在北岸下著大滴的雨,在南岸只飄著幾滴霧雨,甚至停了。我帶著阿母一起開心地走向舞台,她沒聽過什麼叫做交響樂,總之帶她出門走走也好。

 

還沒開場,場內已經坐滿了大半,看來鄉親們相當捧場。西螺鎮公所甚至派出免費的遊覽車到比較偏遠地區的小學,載小學師生和家長一起參加。

 

七點一到,儘管沒有美麗的星空,依舊準時開場。

號月星空電影交響樂音樂會  開場前2

這次音樂會特別主打邀請到義大利的小號獨奏家安德烈˙朱費雷蒂,高雄市交響樂團整團出動,更巧的是駐團指揮楊智欽剛好是雲林人,這讓雲林鄉親們更開心了。

 

其實,老少女也是第一次現場聽到交響樂,根本沒有什麼古典音樂鑑賞細胞,更從未掏腰包前往廳院欣賞交響樂,有點熟悉的僅在日劇「交響情人夢」中所出現過的曲目(這好像一點也不值得拿來說嘴)。所以這晚的音樂會,老少女也是初體驗。

Image1

當指揮右手一下,第一首曲目《馬達加斯加》勇士入場進行曲立即響起,磅礡的氣勢一鼓作氣地響徹整座橋。安德烈˙朱費雷蒂在特定幾首曲目中演奏,現場聽到小號的激昂搭著交響樂團的濃厚,果然不同凡響。封了橋的西螺大橋上,也聚集了不少聽眾,精彩的交響樂搭著橋上微暗的燈光,這一晚既富有氣質又浪漫。

 

我邊欣賞著交響樂,一邊猜想著搞不好在場有愛聽農夫的樂迷也說不定,就像《父後七日》中喜愛詩的師公。坐在我隔壁的六旬歐吉桑,左手不停地隨著指揮、音樂搖擺,似乎相當瞭解曲目,搞不好他是個音樂老師呢!

 

後半場接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民謠及歌曲,最特別的是表演曲目的最後一首竟然是「鼓聲若響」。

 

大家應該都對「鼓聲若響」一開頭的小號和一段義大利文歌詞感到印象深刻吧!當安德烈˙朱費雷蒂吹出第一個音符時,即可想像到現場有多少人會跟著唱、跟著搖擺。確實,就連安德烈˙朱費雷蒂也忍不住搖了幾下屁股。

 

曲目最後一首選了「鼓聲若響」,三首安可曲後再次出現的安可曲也是「鼓聲若響」,一場音樂會出現兩次,老少女覺得意涵頗深,不知道安德烈˙朱費雷蒂是否知道這首歌的原創者陳昇就是這座大橋另一端的人呢!選了陳昇的歌,安德烈˙朱費雷蒂的小號更精彩了「鼓聲若響」,似乎也隱含著西螺大橋兩岸鄉親的美好友誼。

 

音樂會約在一個半小時後結束,包括五首安可曲,以及最後廣大的聽眾要求來的最後一首即興演出。難得一見的音樂會在二、三千人充滿滿足的微笑中結束,感謝安德烈˙朱費雷蒂和高雄市交響樂團給了我如此美好的一個夜晚。

 

DSC04889

判定這場應該聚集了二千人

DSC04885-1

有許多家庭是攜家帶眷來參加的,對交響樂團來說,搞不好這場的年齡層最高。